36kr 2024年11月04日
头部品牌大规模闭店,果咖的故事讲不下去了?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近年来,果咖赛道曾一度火爆,以“本来不该有”为代表的品牌迅速崛起,凭借独特的营销策略和产品创新吸引了大量消费者。然而,短短三年时间,果咖赛道却迅速降温,众多品牌面临闭店或转型困境。本文分析了果咖赛道遇冷的原因,包括品牌自身的产品和管理问题、行业竞争加剧、消费者需求变化以及新兴品类如茶咖的崛起等。文章指出,果咖作为咖啡品类的过渡产品,其市场定位和发展模式需要重新思考,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咖啡市场中找到新的生存空间。此外,文章也探讨了茶咖赛道的兴起以及其未来发展趋势,并对果咖和茶咖赛道进行了对比分析。

🤔**品牌自身问题导致发展受限:** 本来不该有等果咖品牌在初期凭借独特的营销策略和产品创新迅速走红,例如在门店装潢上采用科技银和克莱因蓝的配色,并以“能量提款机”的宣传语吸引消费者,同时利用谐音梗等方式进行产品命名,例如“本来榴恋”、“本来蕉虑”等,并借助抖音平台进行推广,成功打造了品牌影响力,吸引了大量加盟商。然而,其产品口味较为一般,消费者普遍反映产品太甜、咖啡豆品质一般等,导致口碑下滑。此外,品牌管理存在问题,盗版门店泛滥,也影响了品牌形象和消费者体验。品牌在快速扩张过程中,忽视了产品质量和品牌管理,导致发展后劲不足,难以持续吸引消费者。 例如,本来不该有在2023年下半年开始出现大规模闭店现象,联合创始人飞飞也承认品牌处于亏损状态,并卖掉了两辆跑车。这说明,品牌在初期过度依赖营销策略,忽视了产品质量和品牌管理,导致发展后劲不足,难以持续吸引消费者。 而其他一些果咖品牌也面临着类似的困境,例如FELICITY ORIGIN果咖、卡瓦尼·咖啡鲜果茶、怪物困了·鲜果咖啡等,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闭店或转型现象。这说明,果咖赛道整体面临着发展瓶颈,品牌需要重新思考发展路径。

🍓**行业竞争加剧,价格战挤压生存空间:** 果咖赛道的崛起与瑞幸咖啡等品牌的推动密不可分,瑞幸咖啡的生椰拿铁等爆款产品进一步催生了果咖市场的火爆。然而,随着瑞幸、库迪等咖啡品牌的入局,价格战成为行业常态,中腰部价位的品牌生存空间被不断压缩。果咖品牌由于水果原料价格波动较大,供应链管理难度高,在价格战中处于劣势。 相比于咖啡,水果具有更强的季节性,价格波动幅度较大,这使得果咖的成本控制难度较高。同时,果咖品牌大多规模较小,缺乏品牌知名度和议价能力,难以在供应链端压低价格。面对价格战,果咖品牌压力巨大,难以维持盈利。 例如,本来不该有等果咖品牌在价格战中难以招架,不得不面临闭店或转型。这说明,果咖赛道竞争激烈,品牌需要找到差异化竞争优势才能生存发展。

☕**消费者需求多元化,果咖定位需重新思考:** 果咖最初的定位是降低咖啡的风味门槛,吸引更多消费者尝试咖啡。然而,随着咖啡市场的不断发展,消费者对咖啡的需求也变得更加多元化。除了果咖外,还有茶咖、燕麦奶咖等各种不同风味的咖啡出现,消费者可以选择的产品更加丰富。 果咖作为咖啡品类的过渡产品,其市场定位需要重新思考。对于一些大型连锁咖啡品牌来说,在菜单上添加果咖新品十分简单,但对于果咖专门店来说,这却是致命的打击。 例如,瑞幸、库迪等咖啡品牌纷纷推出茶咖新品,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而一些果咖品牌却面临着闭店或转型的困境。这说明,果咖赛道已经进入存量竞争阶段,品牌需要找到新的发展方向。 同时,茶咖赛道的兴起也对果咖赛道造成了冲击。瑞幸、Tims等品牌纷纷推出茶咖新品,吸引了大量消费者。茶咖的出现,也说明消费者对咖啡风味的追求更加多元化,果咖的市场定位需要重新思考。

🍵**茶咖赛道兴起,果咖面临新挑战:** 2023年,茶咖赛道开始崛起,瑞幸、Tims等品牌纷纷推出茶咖新品,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茶咖的出现,也说明消费者对咖啡风味的追求更加多元化,果咖的市场定位需要重新思考。 茶咖与果咖类似,都是咖啡品类的细分赛道,都是为了吸引更多消费者尝试咖啡。然而,茶咖的原料成本相对较低,供应链管理也相对简单。同时,茶咖的口味也更加多元化,能够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例如,瑞幸的“碧螺知春拿铁”和“中国茶咖”等新品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而一些果咖品牌却面临着闭店或转型的困境。这说明,茶咖赛道已经成为咖啡市场的新增长点,果咖需要面临新的挑战。 茶咖赛道的兴起,也给果咖赛道带来了新的压力。果咖品牌需要找到新的发展方向,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咖啡市场中生存发展。

🥤**果咖赛道洗牌加速,行业发展进入新阶段:** 果咖赛道从兴起到衰落,不过短短三年时间,这说明果咖赛道的发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果咖赛道的洗牌加速,也预示着咖啡行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消费者对咖啡的需求更加多元化,咖啡品牌需要更加注重产品创新和品牌打造,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 果咖赛道的洗牌,也给其他咖啡细分赛道敲响了警钟。咖啡品牌需要更加注重消费者需求的变化,不断创新产品和服务,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获得生存和发展。 例如,挪瓦咖啡宣布品牌定位升级为“低热量咖啡”,并对菜单和供应链进行调整,淡化果咖概念。这说明,果咖品牌需要适应市场变化,不断调整自身定位和发展策略,才能获得新的发展机遇。 果咖赛道的洗牌,也预示着咖啡行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消费者对咖啡的需求更加多元化,咖啡品牌需要更加注重产品创新和品牌打造,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

本来不该有,已经在不少城市中没有了。

茶咖观察关注到,果咖赛道的头部品牌“本来不该有·鲜果咖啡”(以下简称“本来不该有”)的门店数量在不断下滑。窄门餐眼数据显示,今年6月,本来不该有的门店存量为209家,截至10月初,门店数量降至177家,3个月关店32家。而2023年的巅峰时期,其门店数达到800家,相关负责人曾定下1500家门店的年度目标。

除了闭店加快,本来不该有的开店数量也在大幅下滑。2023年,本来不该有开出了351家门店,而今年以来,本来不该有仅开出14家门店——连去年的零头都不到。而且,去年10月以前共开出317家门店,这意味着有大量门店的平均经营年限不满一年。

事实上,除“本来不该有”外,还有一批果咖品牌闭店或转型。

果咖赛道大洗牌

本来不该有的发展历程,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果咖赛道的缩影。

2019年,NOWWA挪瓦咖啡正式成立,2020年,首创“黄瓜+咖啡”的搭配,一经推出成为爆品,复购数据和消费者反馈一度超过品牌经典咖啡系列。

2021年,NOWWA挪瓦咖啡决定重点发力果咖品类,研发“咖啡+水果”饮品。其推出的西瓜美式、青梅美式、凤梨美式、草莓拿铁等搭配,一度登上上海、成都、杭州等城市热销榜榜首,掀起咖啡行业鲜果咖研发热潮。

同年,瑞幸咖啡的超级爆品生椰拿铁面世,进一步催生了果咖市场的火爆。彼时,连锁咖啡品牌推出的新品中,至少有一半是果咖,也催生了一批品牌,还成为部分知名茶饮品牌跨界咖啡赛道的突破口。

本来不该有正是在这一年成立,首店落地于广东惠州。

在门店装潢上,主色调是科技银搭配克莱因蓝,店内不设座位,主要开设一个窗口,走的是take away路线。而且,此窗口长相酷似ATM,在社交媒体上打出“只取咖啡不取钱”“能量提款机”的宣传标语,吸引了不少消费者前去打卡。

在产品上,本来不该有主打果咖,还大玩谐音梗。比如用榴莲和咖啡组合的 “本来榴恋”,用香蕉和咖啡做出来的“本来蕉虑”,用芒果和咖啡混合而成的“本来芒碌”,用油柑和咖啡搭配的“本来不柑”。除了产品,连垃圾桶也叫作“烦恼回收站”,很是赚了一波流量。

在营销上,除了上文所提的装潢与谐音梗,创始人飞飞也利用抖音平台流量优势,帮助品牌快速获客、涨粉。据了解,飞飞通常会分享自己巡店的经历,或是品牌创立背后的故事,让更多人看到本来不该有的运营模式和制作模式,不仅把自己打造成网红,增加粉丝粘性,也增加了品牌认知度,还吸收了一大波加盟商。

2022年11月,本来不该有在抖音生活服务的线上GMV突破800万,门店曾在2023年初开到了近800家,对于一个创立仅有两年的咖啡品牌而言,本来不该有的奔跑速度是飞快的。

但2023年下半年开始,本来不该有就陷入闭店潮。今年2月22日,本来不该有联合创始人的抖音账号“本来不该有-飞飞”发布视频称,过去半年时间,本来不该有仅剩300余家门店,数量锐减近六成,其本人也处于亏损状态,还因此卖掉了两辆跑车。

也是在2023年年底,曾率先打出果咖概念并获得认可的挪瓦咖啡,宣布品牌定位升级为“低热量咖啡”,为此,他们的菜单进行了全面梳理和调整,供应链上也去寻找脂肪、糖分更低的成分,在宣传上也在不断淡化果咖概念。

而其他曾打出果咖定位的品牌,也与这两家“all in”果咖品牌相似,要么闭店,要么转型。

2020年创立的FELICITY ORIGIN果咖,2023年底共有31家门店,目前仅剩12家;卡瓦尼·咖啡鲜果茶曾开出约20家门店,其官方公众号已于2023年2月停更,大众点评显示其所有门店均已关闭;怪物困了·鲜果咖啡出现大规模闭店,今年以来关闭了过半门店,目前仅有6家门店在营业;沪上阿姨的咖啡子品牌“沪咖·鲜果咖啡”,也将品牌名改成了“沪咖·东方拿铁”。

果咖从爆火到落寞,不过3年时间,为什么现在连赛道内的头部品牌都快做不下去了?

卖不动的鲜果咖啡

本来不该有大规模的闭店,既有其自身的原因,也有行业的硬伤。

从品牌看,本来不该有之所以能迅速走红,与营销策略密不可分。但从消费评价看,本来不该有的产品口味较为一般,大部分人的评价是产品太甜、咖啡豆品质一般、不好喝等等。而且,本来不该有的品牌管理做得不好,盗版门店随处可见。

从品类看,果咖承担的是过渡功能。对比偏酸、苦的经典咖啡,添加了水果的甜味和多元风味的果咖,增强了咖啡的适口性,降低消费者尝试门槛,也拓宽了喝咖啡的人群。其崛起的原因,就是用水果降低咖啡的风味门槛,用平价降低咖啡的决策门槛。

然而,随着瑞幸、库迪等一众咖啡品牌入场,价格战成为整个行业绕不开的问题,中腰部价位的品牌生存空间被一再挤压,果咖正好身处其中。

毕竟,相比咖啡,水果具有更强的季节性,价格波动幅度较大,在供应端有一定门槛。而且,在一众果咖品牌中,除了本来不该有门店数超过百家,其余大多为几家、十余家,既没有体量优势,也缺乏品牌知名度,这也意味着,在供应链端压低价格的难度很高。面对价格战,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除此以外,现在咖啡奶茶化的趋势愈发明显,除了果咖外,还有各种不同风味的咖啡,如茶咖、燕麦奶咖等产品出现,消费者的选择更多样化。

而且,果咖最开始被创立,就是为了教育市场,比起开专门店,作为菜单上的某一品类更合适。毕竟,大部分喝咖啡的人,进化路径几乎都是果咖、奶咖到美式,大品牌在菜单上添加果咖新品很简单,但对果咖专门店来说却是致命的打击。

值得一提的是,果咖的风还没停多久,茶咖的风被刮起来了。2023年年初,瑞幸推出茶咖新品“碧螺知春拿铁”,上市第一周热销447万杯;4个月后,瑞幸再推茶咖新品,正式命名为“中国茶咖”,7天销量突破625万杯。

而后,大量品牌开始跟进这一品类,推出“茶+咖啡”双基底组合饮品。如Tims天好咖啡推出乌龙水牛乳拿铁;挪瓦咖啡推出伯牙茉莉茶拿铁。同时,也出现不少专注茶咖品类的咖啡品牌。如喜茶推出喜鹊咖,沪上阿姨推出沪咖·东方拿铁,本来不该有推出功夫咖。

但是,今年功夫咖和喜鹊咖接连闭店。同样是细分赛道,同样是过渡者,茶咖能摆脱果咖带来的“阴影”吗?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茶咖观察”,作者:蒙嘉怡,编辑:木鱼,36氪经授权发布。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果咖 咖啡 本来不该有 茶咖 赛道洗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