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esightnews 快讯 2024年11月04日
比特币跌破 69000 USDT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清明节期间,AI复活亲人服务在电商平台兴起,引发了人们对逝者个人信息保护的关注。本文探讨了AI复活亲人服务的法律问题,包括死者个人信息是否受保护、近亲属是否可以代替死者同意使用其信息等。文章指出,虽然人们有缅怀亲人的情感需求,但使用死者个人信息进行AI复活也存在侵犯个人信息权益的风险。文章最后强调,在情理与法理之间寻求平衡,需要企业加强合规建设,并呼吁公众关注个人信息保护问题,理性看待AI复活亲人服务。

🤔**死者个人信息同样受法律保护**:根据《个人信息保护法》,自然人死亡后,其近亲属可以为自身合法利益使用死者的个人信息,但需在合法、正当的范围内。这意味着,即使死者已去世,其个人信息仍然受到法律保护,未经授权或超出合法范围使用其信息,都可能构成侵权行为。例如,电商平台商家在提供AI复活服务时,若未经死者近亲属同意或超出其同意范围收集、使用死者的照片、声音、生活习惯等信息,就可能构成对死者个人信息的侵犯,近亲属有权依法追究其责任。商家在处理这些信息时应严格遵守《个人信息保护法》相关规定,确保信息安全和合法使用,避免泄露、篡改和丢失。 例如,如果某电商平台商家在未经死者家属同意的情况下,收集并使用死者的照片、声音等信息,生成AI复活视频并进行商业化运营,那么死者家属就有权依据《个人信息保护法》和《民法典》等法律法规,要求该商家停止侵权行为,并赔偿其因此遭受的损失。此外,如果该行为涉及到大量用户的信息,相关公益诉权主体也有权提起公益诉讼,维护公众利益。

👨‍👩‍👧‍👦**近亲属在行使权利时也需注意边界**:《个人信息保护法》赋予了死者近亲属查阅、复制、更正、删除等权利,但同时也限定了行使权利的范围,即“为了自身的合法、正当利益”。这意味着,近亲属在使用死者个人信息时,不能将其用于违法或不正当的目的,例如利用AI复活服务进行诈骗、诽谤等行为。商家也应注意,在与近亲属签订合同提供服务时,要明确服务范围和使用信息的目的,避免出现争议。例如,如果死者家属利用AI复活服务制作虚假视频,恶意诽谤他人,那么其行为就可能构成违法犯罪,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商家在提供服务时,应尽到审查义务,避免被用于违法犯罪活动。

⚖️**情理与法理的平衡点**:AI复活亲人服务满足了人们缅怀亲人的情感需求,但同时也带来了法律风险。如何平衡情理与法理,是需要社会各界共同探讨的问题。一方面,法律应充分考虑人们的情感需求,为AI复活服务提供合理的法律空间;另一方面,法律也应加强对个人信息保护的力度,防止AI技术被滥用。例如,可以考虑制定专门的法律法规,对AI复活服务进行规范,明确服务提供者的义务和责任,以及用户权利和义务。同时,鼓励行业自律,制定行业标准,引导企业依法合规开展AI复活服务。例如,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鼓励AI企业研发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的AI复活技术,并建立行业自律机制,对AI复活服务进行规范管理。同时,政府也应加强对公众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个人信息保护的意识,引导公众理性使用AI复活服务。

🤝**企业应加强合规建设,避免法律风险**:AI复活亲人服务市场潜力巨大,但同时也存在巨大的法律风险。企业应加强合规建设,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避免因违法违规而承担法律责任。例如,企业应建立健全个人信息保护制度,制定详细的个人信息处理规则,明确信息收集、使用、存储、销毁等环节的流程和规范。同时,企业还应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的法律意识和合规意识,避免因员工操作失误而造成法律风险。例如,企业可以建立专门的合规部门,负责监督和管理企业的合规工作,并定期对员工进行法律法规培训,提高员工的合规意识。同时,企业也可以与法律专业人士合作,制定合规方案,并对员工进行法律风险防范教育,降低企业面临的法律风险。

💡**理性看待AI技术,避免过度依赖**:AI技术发展迅速,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但同时也需要理性看待其带来的影响。AI复活亲人服务虽然能够满足人们的情感需求,但也可能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例如过度依赖AI技术而忽略了人与人之间的真实情感交流。因此,需要引导公众理性看待AI技术,避免过度依赖AI技术,保持对真实情感的尊重和珍惜。例如,可以鼓励公众积极参与线下祭奠活动,与亲朋好友沟通交流,表达对逝者的缅怀之情。同时,政府和社会组织也应加强对公众的引导和教育,帮助公众正确认识和使用AI技术,避免其被滥用。例如,政府可以组织开展相关主题活动,普及AI技术的相关知识,引导公众理性看待AI技术,并避免其被滥用。同时,社会组织也可以开展相关活动,帮助公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避免其过度依赖AI技术。

肖飒团队 | 情理 VS 法理——AI 复活亲人这门生意到底怎么做?

又到一年清明,缅怀故人、寄托哀思是中华民俗的传统文化。然而今年清明的祭奠活动却与往年有了些许区别,不少电商平台的商家开始上架一项名为“AI 复活亲人”的全新业务。按照某店铺的描述,用户只需要提供一张思念亲人的照片,支付数十元不等的价格,便可获得一段基于该照片生成的动画视频。而有些店铺更是推出了“AI 复活亲人”的套餐服务,其价位从几十元的简单“AI 配音”,到数百元的“逝者音频克隆”,再到数千元的顶配“实时文字语音互动”,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购买各种客制化的升级。在某电商平台上,提供该项服务的不少店铺已于上架后卖出了上千份的不错销量。

在往期的专栏中,飒姐团队已经和各位多次探讨过关于“AI 复活数字人”的伦理与合规问题,而在清明节这样一个特殊的时间节点,面对普遍存在的市场需求,逝者的个人信息等合法权益应当如何予以保护?人们的情感需要与 AI 技术带来的法律问题之间又该如何找寻平衡点?本期,就让飒姐团队和大家继续聊聊



01
存在即合理?再谈“AI 复活亲人”的法律问题


在“商汤科技‘AI 复活’其已故创始人”及“某企业‘复活’旗下男星用于宣传”等事件中,我们已经聊过了数字人技术作为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领域热门应用,在“复活”逝者时可能遭遇的伦理与合规挑战。在社会伦理是否应当容许用 AI“复活”逝者的问题上,除了科技伦理界少数较为激进的声音外;大多数论者在一定范围内仍可达成共识,认为在获得亲人许可或有亲人直接参与,并不会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前提下,用于实现情感链接目标的“复活”可以获得包容。

在法律合规的层面上,以往,我们对于数字人的关注往往放在对主体肖像权或隐私权的保护上。但除了上述权利外,能够用于识别死者身份的图像和声音信息,显然也属于死者个人信息的范畴。更有甚者,在客户购买上述“AI 复活”的增值服务时,其需要进一步向卖家提供死者生前的影像记录、生活习惯,甚至其他生理性识别信息等。这毫无疑问已经造成了个人信息泄露和违规处理的法律风险。根据《个人信息保护法(以下简称“个保法”)》第十三条、第十四条的规定,个人信息处理者对他人个人信息的处理行为,在一般情况下均需获得权利主体基于知情和自愿的明确同意。那么,死者的这些个人信息是否也应受到同样的保护?近亲属有没有权利代替死者进行同意呢?



02
逝者的个人信息也受保护,用于缅怀亲人的“AI 复活”也会侵权


根据我国《个保法》第四十九条的规定,“自然人死亡的,其近亲属为了自身的合法、正当利益,可以对死者的相关个人信息行使本章规定的查阅、复制、更正、删除等权利;死者生前另有安排的除外。”可见,法律对死者的个人信息也同样做出了保护性的规定。在死者生前没有特殊安排的情况下,其去世后,仅能由其近亲属于“为了自身合法、正当利益”的范围内有限度地使用其个人信息。个人信息处理者擅自使用死者的个人信息,或近亲属将死者个人信息用于追求违法、不正当利益的行为,均会对死者的个人信息权益造成侵害。

根据《民法典》第九百九十四条的规定,对于侵害死者相关权益的行为,其配偶、子女、父母或没有上述亲属时的其他近亲属,有权依法请求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同时,针对侵害众多个人权益的,也可根据《个保法》第七十条的规定,由相关公益诉权主体向法院提起公益诉讼。因此,盲目将去世亲人的个人信息交给平台商家用于“AI 复活”,真的有可能会无意中弄巧成拙,侵害到至亲的相关个人信息权益



03
当情理与法理冲突,如何寻找技术与法律的“平衡点”


那么,难道我们就因为个人信息权益保护而陷入两难,放弃与“AI 复活的亲人再见一面”的机会了吗?实际上,还是不需要如此悲观。对此,我们可以从死者近亲属以及被授权的个人信息处理者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对于死者的近亲属而言,《个保法》第四十九条在保护死者利益时采用了赋权模式,而非《民法典》第九百九十四条的侵权保护模式,这意味着《个保法》在个人信息保护层面赋予了死者近亲属一种可以积极行使权利。同时,考虑到当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第四十九条对于近亲属行使权力的方式,也采取了开放式的表述。单纯以缅怀亲人为目的的行为符合中华民族的传统思想,也并不违背社会的公序良俗。因此,在以“合法、正当”为原则的范围内,虽然《个保法》没有对相关行为进行明确的列举,但其依然存在被该条款解释所包容的可能。
而对于被授权的信息处理者,也就是提供“AI 复活”服务的商家和平台。与其达成“AI 复活”服务合同,并授权其处理死者个人信息的,均是死者的近亲属。某种意义上,在此过程中死者的个人信息“利益”的保护是依附在《个保法》第四十九条赋予其近亲属的“权利”之上的。因此,基于死者近亲属权利基础的存在,商家和平台的个人信息保护义务并不会因为死者人格权的消灭而降低。其仍应严格遵守《个保法》第五章所规定的相关义务,按照死者近亲属同意的范围使用死者的个人信息,在处理过程中避免死者个人信息的泄露、篡改和丢失,并在完成信息处理任务后及时予以删除。对于涉及到“未成年人死者”等敏感个人信息的,处理者还应注意采取单独同意等特殊保护。



04
写在最后


对于数字人这一 AIGC 的全新领域,飒姐团队在相关问题上还是持较为乐观的观点。法理与情理之间从来都不存在不可调和的绝对矛盾,当社会大众普遍存在相关的情感需求,在法律没有明确禁止性规定的情况下,鲜明的反对就显得并没有什么必要了。而对于想要抓住“AI 复活”这一商机的企业老友,深入学习《个保法》等相关领域的法律规定,加强企业自身的合规建设,永远是你们应对风险最有力的武器。

以上是今天的分享,感恩读者!

如果您身边有对新科技、数字经济感兴趣的朋友,欢迎转发给 Ta。

获取详细资讯,请联络飒姐团队

 sa.xiao@dentons.cn

 guangtong.gao@dentons.cn

飒姐工作微信:【 xiaosalawyer

飒姐工作电话:【 +86 171 8403 4530


精彩回顾





肖飒团队 | 某知名财富公司疑爆雷:高管涉刑如何应对?

肖飒团队 | C 罗遭索赔 70 亿,是谁让其“十年归零”?

肖飒团队 | CZ 被重罚,掀起币圈飓风的“蝴蝶”?

肖飒团队 | AI 生成图片著作权第一案,“人机大战”胜负揭晓!

肖飒团队 | 刑事指控 + 罚 43 亿,币圈最大案件靴子落地!

肖飒团队 | HOUNAX 暴雷:大陆居民在港追赃挽损攻略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AI复活亲人 个人信息保护 法律合规 数字人 科技伦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