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kr 2024年11月04日
创业初期的五大认识误区,千万要当心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本文探讨了初创公司在销售过程中常犯的五个误区,包括营销起步晚、倾听不足、提供折扣、‘杀熟’以及没找到战略买家等。这些误区会导致创业者面临诸多挑战,例如难以获得客户认可、削弱企业定价权、获得虚假肯定等。文章还分析了初创公司面临的五类潜在客户质疑,包括产品效果、可信度、公司规模、产品价格和转换成本。针对这些问题,文章提出了一个更适用于初创公司的‘友好型销售模型’,该模型强调在产品成型前就与潜在客户接触,收集市场洞见,并让客户参与到产品开发过程中,从而提高产品或服务的吸引力。最终,文章指出初创公司需要重视早期的客户反馈,避免在产品开发后期才意识到客户需求的重要性,从而提高销售成功率。

🤔**营销起步晚:**超过一半的创业者在产品开发完成后才开始收集客户反馈,这违背了‘精益创业’的理念。创业者应在创业初期就与潜在客户沟通,了解市场需求,并根据反馈调整产品设计。例如,一位CEO建议,与其花时间做市场调研,不如与5位客户沟通,快速了解产品在市场上的可行性。此外,创业者可以采用‘先销售,再生产’的策略,确保产品在投入大量资源开发前,确实受到市场欢迎,避免资源浪费。创业者需要深刻认识到,在产品的开发初期,与客户的沟通反馈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它能帮助创业者及时调整产品的设计方向,避免资源浪费,提高产品开发的效率。

👂**倾听不足:**部分创业者过度关注产品自身优点,而忽视了潜在客户的真实需求和反馈。他们往往被自身激情和自负蒙蔽,对批评意见反应冷淡,忽略了改进产品的机会。创业者应该积极倾听客户反馈,并据此调整产品设计,满足客户实际需求。例如,一位受访者建议,要重塑创意和产品,以满足客户的实际需求。另一位受访者则强调,要了解市场的痛点,并通过与潜在客户沟通来验证创意。创业者应认识到,倾听客户的反馈,才能真正理解客户的需求,并根据这些需求进行产品改进和优化,从而提升产品的竞争力。

💰**提供折扣:**为了快速达成交易,部分创业者会给出过大的折扣,这可能会削弱企业未来的定价权,尤其是在规模较小的行业。创业者应该谨慎使用折扣策略,并尽量将折扣条款明确化。例如,如果需要提供临时折扣,应将其写入合同,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创业者需要意识到,过度依赖折扣策略可能会损害企业长期的盈利能力,因此在制定定价策略时,需要权衡短期收益和长期发展之间的关系。

👨‍👩‍👧‍👦**‘杀熟’:**部分创业者会向亲朋好友兜售产品,但这往往是因为情感因素,而非产品本身的价值。这种‘杀熟’行为会带来虚假的肯定,反而不利于获得真实的市场反馈。创业者应避免依赖亲朋好友的购买,而应通过正常渠道获取客户的真实反馈,以便更好地了解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创业者需要认识到,‘杀熟’行为并不能真实反映产品的市场价值,反而可能会阻碍产品在市场上的推广和发展。

🎯**没找到战略买家:**部分创业者在获得第一笔订单后,会忽略潜在客户的战略价值,例如是否能带来新的商机、是否会推荐给其他人、是否能提供有价值的使用数据等。创业者应该在选择首批客户时,有意识地选择那些能提供反馈、性能测试数据、口碑效应或长期订单的客户,因为这些客户对于企业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创业者需要意识到,选择合适的首批客户是企业取得长期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他们不仅能为产品提供有价值的反馈,还能帮助企业扩大市场影响力。

对许多创业者而言,创建一家新公司往往始于他们某一刻灵光乍现。很多时候,他们对自己的创意充满了激情,以至于想当然地认为,对于潜在客户,它的好处不言自明。有些创业者也许没有上述这种错觉,但他们有可能把产品和最初的销售活动视为鸡和蛋的关系:他们意识到,得到潜在客户的认可是重中之重,但是,在完成产品的设计和生产前,怎么可能进行客户拜访呢?而要实现产品设计和生产,往往又需要获得资金、组建团队等先决条件。

这两种心态都忽略了一个简单的事实:对于任何新公司,销售都至关重要。忽略了这一点的创业者要承担风险。然而,很多人确实忽略了这点,主要是因为他们缺乏销售经验,并且多半没有参加过销售培训,即使受过正规商科教育的人也不例外。尽管有些创业者有意寻求指引,但常规的销售研究和建议往往帮不上他们的忙:大多数的销售技巧、销售模型和战略都是针对大型成熟企业的,而非初创公司。

初创公司的潜在客户往往会有一些特有的疑虑,而且创业者们进行至关重要的第一笔销售活动时,常常会犯一些常识性错误,比如没有考虑某一客户的战略优势,或者为了促成销售给出很大的折扣等等。

01 五大认识误区

最为普遍的主要是以下5个误区:

营销起步晚

超过一半的受访者都是在完成产品开发后,才去听取潜在买家的反馈。回头来看,多数受访者都认为这是一个错误,这也验证了“精益创业”理论的提出者埃里克·里斯(EricRies)的一个观点:从创业的第一天就要走在客户前面。就像一位CEO告诉我们的:“与其在电脑上花几个钟头做市场调研,不如找5位客户聊聊天收获更大。”这样做是为了试探客户对新产品的普遍反应。一位创业者建议,“先销售,再生产。在你投入过多的时间和精力之前,要确保人们真的有兴趣购买该产品。”

倾听不足

即使是那些提早着手进行销售的创始人也表示,他们花费了过多的精力说服潜在顾客接受新产品的优点,却没有去了解潜在客户对产品的看法。有些创业者认识到,激情和自负使得他们对批评意见反应冷淡,对于改进意见却视而不见,而这些建议原本可以让产品更受市场欢迎。一位受访者建议:“倾听客户的反馈,重塑你的创意和产品,以满足客户的实际需求。”另外一位受访者这样描述这一过程:“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了解市场的痛点是什么,而要做到这点,最佳方式就是与潜在客户交谈,然后验证、验证、再验证你的创意。”

提供折扣

面对来自自身或者风险投资基金(VC)方面的压力,很多创始人为了能在初期达成交易,不惜提供低价折扣,结果往往使自己骑虎难下。更糟糕的是,在规模较小的行业,打折的消息很快就会传开去,导致结果是削弱了企业的长期定价权。经验之谈是,如果你要提供暂时性的折扣,那么明智的做法是把打折条款写下来。

“杀熟”

在美国之外的创业者中,在创业之初,向家人兜售产品的做法尤其普遍,常见于餐饮、服装、理财行业。但是,你永远也搞不清亲戚朋友的购买动机,事实上他们的动机往往是因为爱你、同情你或是觉得自己有义务购买,而不是因为产品质量好。回头想想,创始人们认为,这类销售是一种虚假的肯定,如果通过正常交易途径,从客户那里听到坦白的反馈,情况会更好。

没找到战略买家

对于还没有开过张、捉襟见肘的创业者,达成第一笔订单带来的喜悦会蒙蔽他们的双眼,使他们忽略其他因素。这个客户能带来新的商机吗?会向他人推荐吗?客户的使用数据会令产品价值更诱人吗?受访创始人中,有一部分后悔当初没有对第一批买家进行战略评估,另一些人则较为明智,选取第一批客户时有意识地选择了那些能提供反馈、性能测试数据、口碑效应或者长期订单的对象。这些具有战略意义的首批订单往往是企业取得长期成功的基石。

02 如何走出误区?

在回顾初期的销售活动时,受访的创业者们谈到了一大堆障碍。很多人在寻找潜在客户群方面遇到了问题。即使找到了目标客户,他们也很难敲开对方的大门或约见客户。在这种情况下,创业者需要熟人引荐才能约到潜在客户。

有些创业者表示,他们很难说清楚自己的产品和服务与同类产品有什么区别。当他们成功销售出产品后,有些创业者会面临新的棘手问题,因为他们的企业中没有专门负责应收账款的人。“当我手头吃紧的时候,我才会意识到该收账了。”一位墨西哥创业者表示,“有时候,因为我们管理不善,3、4个月都没有给客户寄发票。”

不过,销售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如何解除潜在客户的疑虑。通过采访,我们发现初创公司面对的质疑可以分为五类,这五类情况多数都是成熟公司不会遇到的。

产品效果

潜在客户普遍对新产品能否表现出其声称的性能,持怀疑态度。有些创业者可以向客户展示测试结果或提供独立实验室的实验报告,但是,并非所有产品和服务都能做到这点。在这种情况下,提供小样或免费试用品往往能产生不错的效果。我们的一位研究对象是墨西哥一家家具翻新公司的创始人,他的第一单生意是他在当地一家大酒店吃午饭时谈成的。用餐结束时,他要求餐厅经理把他引荐给设施总监。设施总监来到餐桌前,这位创业者便指给他看椅子面料破损的地方,并提出为他翻新两把椅子。椅子交货后,设施总监非常满意,并在会议上谈论这项业务,引得其他大酒店也纷纷下单。

可信度

潜在客户往往会根据创始人的年龄、性别、个人背景或者相关经历,评判一家新公司的可信度。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创始人拥有相关行业经验,就应该突出这项优势。如若不然,就应该极力宣传自己的合伙人或董事会成员在业内拥有很高声誉。

公司规模

用一位受访者的话说,“如何让潜在客户接受你的公司规模很小这一事实?”这个问题不太好回答。很多创始人大力强调公司规模小的一个重要好处,那就是客户能够直接与CEO打交道,而不是销售代表。对于出售实体产品的公司,产品的质量和价值有助于驱散客户的疑云。不过,要彻底消除客户对规模的疑虑,还是要靠跟潜在客户建立起信任关系,并设法降低客户的风险。例如,有些创始人接受早期客户货到付款,而且不要求对方支付定金,在交易了一段时间之后才改变这种模式。

产品价格

成熟型企业的销售员常常遇到客户抱怨价格太高,这点毋庸置疑。但是初创型公司表示,他们的潜在客户特别喜欢在价格上施压,因为他们知道,创业者急于在早期达成销售订单。事实上,几位潜在客户明确表示,他们认为早期用户有权得到特殊优惠。有些创业者因此放弃了这些交易,有些给出了折扣,还有一些据理力争,进行反击。

价格方面的质疑,往往源于潜在客户对于产品的成本/利润的不充分、有偏见或者过于主观的分析,因此精明的创始人会借助一些手段去应对这些问题。

转换成本

要采用一种新产品或服务,潜在客户可能需要改变他们的惯例流程、运作系统或内外关系。买家可能担心,进行这类调整,转换到一种新的、未经测试的产品或服务上去,要花费很大的代价;但是,有时候他们不会把这种担忧表达出来。为了解决客户对转换成本的隐忧,创业者们要主动询问相关问题,让潜在客户能够畅所欲言。

03 友好型销售模型

现有的销售框架主要针对成熟型企业,其往往基于这样的假设:销售员有一套充分开发的产品,并且他们的目标很简单,就是达成交易。此类模型往往建议销售员们倾听潜在客户的声音,以便预料到可能的反对意见,或者了解推动决策的组织活动。

然而,此类模型往往忽略这样一个事实,即销售过程中收集到的信息,在产品设计或重新设计时同样重要。基于对公司创始人的采访,我们开发出一个更适用于初创型企业的替代模型。

这一模型要求创业者一旦有了一个创意就应该立即与潜在客户接触,不要等到产品成型。早早接触客户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获得产品设计方面的市场洞见,同时也是为了获得促销、分销和定价策略方面的信息。进行一轮早期会谈之后,创业者们应该重新考虑自己的创意是否真的具有强大且广泛的吸引力。

对这一问题的回答会决定创业者究竟是放弃已有思路,回到画板前继续筹划,还是继续开发样品、从潜在客户那里获取有条件的承诺、开发更多潜在客户并进行其他传统的销售活动。

研究显示,如果让人们参与一个创意的创造过程,那么他们对这个创意会更投入。通过早早接触潜在客户,创始人不仅能收集客户反馈、改善产品设计,同时也能让潜在客户参与到流程中去,从而增加其购买产品或服务的可能性。这一模型也有助于缓解创业者在约访潜在客户时面临的挑战。

如果创始人约访潜在客户去讨论一些尚不存在的产品,而不是进行销售拜访的话,潜在客户可能会报以更加开放的态度。总体而言,人们更愿意提供建议,而不是听推销员自吹自擂。创业者可以利用这种心理,改善自己的销售方式。

初创公司会面临很多挑战,在创建一家企业的过程中,创业者们必须成为多面手。创业者们往往把销售环节(或者与客户接触)推迟到产品已经成型并开始投产之后,这点不足为奇。但是,我们的研究表明,早期的客户反馈很重要,那些在灵光乍现时没有及时去咨询客户意见的创业者们,最终会追悔莫及。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哈佛商业评论”(ID:hbrchinese),作者:HBR-China,36氪经授权发布。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初创公司 销售 客户反馈 精益创业 销售模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