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财经头条 2024年11月04日
长三角万亿城市“三季报”:6市增速快于全国,经济向好因素积聚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长三角区域内9座“万亿城市”的经济表现亮眼,地区生产总值合计占全国GDP的比重稳定在约14%。今年前三季度,6座城市的增速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江苏省城市表现尤为突出,南通、苏州、无锡的增速均达到或超过6%。此外,这9座城市在生产、投资、消费、预期等多方面指标均有所改善,经济回升动力增强。其中,苏州、合肥等城市在工业领域表现突出,苏州“拿地即开工”的模式推动了项目建设提速;合肥工业用电量和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均位居全国万亿城市首位。长三角地区经济持续向好,未来有望诞生更多万亿城市,徐州和温州成为潜在候选城市。

🤔长三角九座万亿城市经济总量庞大,对全国经济贡献显著:长三角区域内9座“万亿城市”的地区生产总值合计量占全国GDP的比重稳定在约14%,接近七分之一。目前9市今年前三季度的经济运行情况已发布,其中6市的增速超过全国的4.8%,江苏城市整体表现不凡,南通、苏州、无锡的同比增幅达到或超过6%,展现出强劲的经济活力。上海作为“龙头”城市,地区生产总值超过4.7万亿元,在全国经济中心城市中居首位,苏州、杭州等城市也保持着较高的经济增速和规模。这9座万亿城市分布在江苏、浙江、安徽和上海四省份,其中上海以及江苏的苏锡常宁通五市连续接壤,形成了“万亿城市绵延带”,对区域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引领和带动作用。

🏭部分城市工业发展势头强劲,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长三角九座万亿城市中,不少城市工业发展势头强劲,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例如,合肥工业用电量增长15.9%,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2%,累计增速已连续5个月居全国万亿城市首位,平板显示及电子信息产业、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增速均在35%左右,对全市规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合计超过8成。苏州今年强势返场,上半年6.2%的增速在9市中列第一,到三季度末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3%,完成工业投资增长10.7%,经济增速仍然保持在较高水平。苏州的“拼速度”,从“拿地即开工”已成常态可见一斑,该市出台相关政策,推动工程建设项目加快落地,提高了项目建设效率。

📈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明显,积极因素持续累积:今年以来,国家层面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长三角万亿城市加快释放政策效应,经济运行逐步企稳回升,经济向好的积极因素累积增多,动力增强。在生产方面,上海三大先导产业制造业产值增长8.6%,货物运输周转量增长9.6%;杭州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2%,南通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7%;南京服务业增加值增长5.4%。在需求侧,宁波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多个品类增速回升;无锡公共网络商品零售额增长26.6%;杭州固定资产投资增长0.1%。各地积极提振市场信心,宁波企业预期景气指数和产能利用率均有所提升,合肥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连续7个月处于扩张区间,显示出经济回升向好的积极态势。

💡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潜力巨大,未来有望诞生更多万亿城市:我国经济和人口持续向中心城市和城市群集中,长三角地区作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未来发展潜力巨大。目前,长三角区域内已形成9座万亿城市,未来有望诞生更多万亿城市,其中徐州和温州成为潜在候选城市。徐州是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温州正打造浙江高质量发展“第三极”,两地经济增速均显著高于全国和所在省份水平,未来发展值得期待。


长三角区域内9座“万亿城市”的地区生产总值合计量占全国GDP的比重稳定在约14%,接近七分之一。目前9市今年前三季度的经济运行情况已发布,其中6市的增速超过全国的4.8%,江苏城市整体表现不凡,南通、苏州、无锡的同比增幅达到或超过6%,“升班马”常州今年以来经济增速逐季加快;与此同时,9座万亿城市有关生产、投资、消费、预期的多项指标改善,经济向好的积极因素累积增多,回升动力增强。

中国大陆现有26城年度生产总值超万亿,长三角得其九:“龙头”上海超过4.7万亿元,在全国经济中心城市中居首位;苏州、杭州逾2万亿,以下依次为南京、宁波、无锡、合肥、南通、常州,万亿城市遍及四省份;在长江两岸,上海以及江苏的苏锡常宁通五市连续接壤,形成“万亿城市绵延带”。

新科万亿城市增速逐季回升

据各地通报的数据,前三季度9市的地区生产总值合计为13.2万亿元,占同期全国GDP的13.9%。上海(34389亿)、苏州(18484亿) 、杭州(15215亿)、南京(13124亿)在全国所有城市中保持第一、第六、第八和第十位。同比增量方面,宁波以827亿超越南京、杭州,在9市中排第三。

南通(6.3%)、苏州(6.0%)、无锡(6.0%)、常州(5.8%)、合肥(5.4%)、宁波(5.3%)的增速跑赢全国。去年加入“万亿俱乐部”的常州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GDP分别增长5.0%、5.6%和5.8%,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巩固增强。增速第一的南通目前国土开发强度还不高,特别是沿海板块尚不足20%,沿海开发园区未利用建设用地规模近10万亩,建设“现代工业名城”、进一步发展的要素保障有力。

上海第三产业增加值在GDP中的占比已超过75%,在9市中领先,前三季度三产增加值增速也为9市最高,达到5.8%。而对大多数万亿城市来说,第二产业,尤其是其中的规模以上工业仍是增长的压舱石,此项强势增长,整体经济增速就较快;若其增长乏力,则经济增速多不彰。

前三季度,合肥工业用电量增长15.9%,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2%,累计增速已连续5个月居全国万亿城市首位。这主要得益于重点产业的强劲拉动,当期平板显示及电子信息产业、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的增加值增速均在35%左右,对全市规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合计超过8成。从“后劲”看,前三季度工业投资增长15.4%,新动能正加快培育。

去年经济增速在全国万亿城市中倒数的苏州今年强势返场,上半年6.2%的增速在9市中列第一,到三季度末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3%,完成工业投资增长10.7%,经济增速仍站住“六字头”。

苏州的“拼速度”,从“拿地即开工”已成常态可见一斑。今年,该市出台关于工程建设项目实施“拿地即开工”审批模式的《指导意见(试行)》,前9个月实现该类项目198个。据当地媒体报道,张家港市一个投资7.9亿元的集装箱箱角智能制造项目9月11日土地摘牌,施工许可证12日办理完成;罗威斯数控科技(常熟)有限公司5月20日取得不动产权证,6月18日取得施工许可证,6月20日开工,预计明年8月施工完成,可提前近半年实现项目落地。

经济回升向好的积极因素累积增多

我国的经济、人口正持续向中心城市和城市群集中,两者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今年以来,国家层面加力提效实施存量政策和一揽子增量政策,9月国民经济出现积极变化,多数指标边际改善,经济运行初步呈现筑底企稳态势,长三角万亿城市加快释放“两重”“两新”等政策效应,推动经济向好的有利因素累积增多,动力增强。

生产方面,前三季度上海三大先导产业制造业产值增长8.6%,增速较上半年加快2.5个百分点;货物运输周转量增长9.6%,增速比上半年提高5.1个百分点。杭州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2%,比1-8月回升0.4个百分点,比上半年回升0.2个百分点。南通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7%,其中民营企业的贡献度达65.2%,拉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3个百分点。同期南京服务业增加值增长5.4%,较上半年提升0.8个百分点,1-8月规上服务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增长15.4%。

在需求侧,宁波前三季度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较1-8月提高0.3个百分点;构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1个消费品类中,有13项消费品类9月的增速较8月回升,其中家电类、家具类的回升幅度在40个百分点以上。无锡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零售额增长26.6%,对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的贡献创下今年新高。杭州前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长0.1%,比1-8月回升1.7个百分点。

面对预期偏弱的痛点,各地把提振信心作为增强增长动能的重要内容,打出政策组合拳。对宁波万余家规上工业企业开展的生产经营景气状况调查显示,三季度企业预期景气指数129.4,比二季度提升2.9个百分点,市场预期积极改善。三季度,宁波规上工业的产能利用率达到81.7%,是2022年以来当季最高点。1-8月,合肥规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实现利润总额4.1元,同比增加0.8元,9月的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7%,已连续7个月处于扩张区间。

长三角的第十座万亿之城有望在区域内一北一南的徐州(去年8900亿元)和温州(8731亿元)中产生。徐州是涉及苏鲁豫皖四省十市的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温州正提速打造浙江高质量发展“第三极”,今年前三季度两地分别实现生产总值6899亿元和6732亿元,增速均为6.2%,显著高于全国和所在省份水平。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长三角 万亿城市 经济增长 工业发展 城市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