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嗅 2024年11月03日
每年“杀死”超过10万人,“超级细菌”高度耐药的原因终于找到了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MRS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一种对多种抗生素具有耐药性的细菌,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本文介绍了MRSA高度耐药性的新机制,即通过一种前所未知的细胞分裂机制,在高浓度甲氧西林中生存和繁殖。研究发现,除了已知的耐药机制,MRSA可以通过rpoB基因突变,在PBP1活性缺失的情况下,形成独特的致密网状肽聚糖结构,维持细胞壁完整性,从而在高浓度抗生素环境中存活。这项研究揭示了MRSA耐药性的复杂性,为开发新型抗生素提供了新思路,有助于应对日益严峻的抗生素耐药性挑战。研究团队还找到了几种化合物,可以抑制携带不同突变组合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为克服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提供了希望。

🦠 **甲氧西林耐药机制:mecA基因和PBP2a** 甲氧西林作为β-内酰胺类抗生素,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中的青霉素结合蛋白(PBP)活性发挥作用。MRSA通过获得mecA基因,编码一种对β-内酰胺亲和力低的PBP2a,从而抵抗甲氧西林的抑制作用。这种机制解释了MRSA对低浓度甲氧西林的耐受性,但无法解释高度耐药性MRSA在高浓度甲氧西林中的存活能力。MRSA的耐药性是通过突变获得mecA基因而产生的,PBP包括了PBP1、PBP2等类型,而mecA基因可以编码一种独特的PBP酶——PBP2a。与天然PBP不同的是,PBP2a对β-内酰胺的亲和力很低,因此很难被β-内酰胺类抗生素结合。也就是说,这类抗生素无法抑制PBP2a的活性,这导致了MRSA可以在甲氧西林存在的情况下组装细胞壁、持续分裂。需要注意的是,MRSA的耐药能力并非无限的,绝大多数MRSA只能在略高于最低抑菌浓度的甲氧西林中增殖。

🧬 **高度耐药性MRSA的新型细胞分裂模式:rpoB基因突变** 研究发现,高度耐药性MRSA在高浓度甲氧西林环境中,可以通过一种新的细胞分裂模式存活。这种模式与rpoB基因突变有关,rpoB基因编码RNA聚合酶基因的β亚基。在PBP1活性缺失的情况下,rpoB突变以及其他几种pot突变使得隔膜形成独特的致密网状结构,维持了细胞壁的完整性,保证了细菌在高浓度抗生素环境下也能继续分裂。这种新型细胞分裂模式的发现,揭示了MRSA耐药机制的复杂性,也为开发新型抗生素提供了新的靶点。研究团队使用原子力显微镜观察了高度耐药性MRSA与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肽聚糖结构,发现高度耐药性MRSA的隔膜形成了独特的致密网状结构,而其他MRSA则出现了细胞壁破坏的情况。通过分子分析,研究团队发现rpoB基因突变与这种新的细胞分裂模式密切相关。rpoB基因编码RNA聚合酶基因的β亚基,其突变导致了细胞壁结构的改变,使得细菌能够在高浓度抗生素环境中存活。

🔬 **研究方法和发现:原子力显微镜和分子分析** 本研究采用了原子力显微镜观察细菌细胞壁的结构,以及分子分析方法研究基因突变与细胞分裂模式的关系。研究人员通过对比观察高度耐药性MRSA与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肽聚糖结构,发现高度耐药性MRSA在高浓度甲氧西林环境下,其隔膜形成了独特的致密网状结构,而其他MRSA则出现了细胞壁破坏的情况。随后,通过分子分析,研究团队发现rpoB基因突变与这种新的细胞分裂模式密切相关。这些研究方法和发现,为我们理解MRSA耐药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开发新型抗生素提供了新的思路。研究团队利用原子力显微镜观察了不同类型MRSA在不同抗生素浓度下的细胞壁结构,发现高度耐药性MRSA在高浓度甲氧西林环境下,其细胞壁形成了独特的致密网状结构。这种结构的形成与rpoB基因突变密切相关,rpoB基因编码RNA聚合酶基因的β亚基,其突变导致了细胞壁结构的改变,使得细菌能够在高浓度抗生素环境中存活。

💊 **未来展望:开发新型抗生素** 这项研究揭示了MRSA高度耐药性的新机制,为开发针对高度耐药菌的新型抗生素提供了新的机遇。研究团队也已经找到了一些化合物,可以抑制携带不同突变组合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这些发现为克服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提供了希望,也为未来抗生素的研发提供了新的方向。研究人员发现,通过靶向rpoB基因或其他相关基因,可以开发新的抗生素或药物,抑制高度耐药性MRSA的生长。此外,这项研究也提醒我们,需要更加重视抗生素的合理使用,避免细菌耐药性的进一步发展。研究团队也正在探索其他可能抑制高度耐药性MRSA生长的靶点和方法,希望能够开发出更有效的抗生素,应对日益严峻的抗生素耐药性挑战。同时,这项研究也强调了抗生素合理使用的重要性,以减少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和传播。

自最早的抗生素青霉菌进入临床起,伴随着抗生素的大量使用和细菌的快速进化,抗生素耐药性已经成为日益严峻的全球公共卫生威胁。

在青霉素用于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后不久,对青霉素耐药的菌株就出现了;1959年,抗生素甲氧西林的诞生成功治疗了耐青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但仅仅一年后,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出现带来了新一轮的危机。如今,MRSA仍在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每年有超过12万人死于这种“超级细菌”。

MRSA的高度耐药性是如何形成的?本周,发表于《科学》杂志的最新研究告诉我们,原来我们一直小瞧了这些“超级细菌”的耐药本领。来自英国谢菲尔德大学的研究团队发现,除了已知的耐药机制,高度耐药性MRSA还可以通过一种前所未知的细胞分裂机制,在高浓度甲氧西林中生存、繁衍。这项发现为开发针对高度耐药菌的新型抗生素提供了新的机遇。

要理解MRSA的耐药机制,我们首先要知道,甲氧西林是如何杀死细菌的。甲氧西林属于β-内酰胺类抗生素,这也是如今最常见的抗生素类型。

细菌的生存离不开细胞壁的保护,而细胞壁的主要构造单元是由糖和氨基酸组成的肽聚糖。但只有肽聚糖还不够,要想将这些“砖块”砌成一堵“墙壁”,青霉素结合蛋白扮演着“水泥”的角色,这种酶可以将肽聚糖交联成完整的细胞壁,并且参与细胞壁的修复。

而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作用对象正是PBP。抗生素与PBP结合后,可以抑制后者的活性,阻止新细胞壁的形成与细胞壁修复,从而杀死失去了完整细胞壁保护的细菌。不过,MRSA的出现带来了新的变数。

MRSA在青霉素进入临床之前就已存在,而青霉素的使用作为一种选择压力,驱动了MRSA的传播。已有的研究认为,MRSA的耐药性是通过突变获得mecA基因而产生的。PBP包括了PBP1、PBP2等类型,而mecA基因可以编码一种独特的PBP酶——PBP2a。与天然PBP不同的是,PBP2a对β-内酰胺的亲和力很低,因此很难被β-内酰胺类抗生素结合。也就是说,这类抗生素无法抑制PBP2a的活性,这导致了MRSA可以在甲氧西林存在的情况下组装细胞壁、持续分裂。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虽然是耐药菌,但绝大多数MRSA的耐药能力是有限的,只能在略高于最低抑菌浓度的甲氧西林中增殖。而造成更大健康威胁的,是MRSA中万里挑一的高度耐药性MRSA,这种现象称作异质性耐药性。

在高浓度抗生素环境中,只有这些极少数的高度耐药性MRSA可以延续细胞复制。这时,上面介绍的过程将不足以讲述这些MRSA耐药的完整故事。

为了找到高度耐药性MRSA可能的耐药新机制,研究团队首先使用能够展示细胞膜细节的原子力显微镜,对比观察了高度耐药性MRSA与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肽聚糖结构。

细菌分裂时,两个子代细胞中间部分的新细胞壁被称为隔膜。在没有抗生素的环境中,MSSA和MRSA的隔膜外表面展现出相同的特征——肽聚糖形成了如下图左所示的同心环状结构

但在高浓度的甲氧西林环境中,不同细菌的隔膜外表面结构出现了分化。MSSA和普通MRSA的隔膜上出现了大的孔洞,遭到破坏的细胞壁也无法保护这些细菌;与此同时,高度耐药性MRSA的隔膜出现了令人意外的变化——同心环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独特的小孔径致密网状肽聚糖结构

▲不存在抗生素时,MRSA隔膜的肽聚糖形成同心环状结构(左);在高浓度抗生素存在时,高度耐药性MRSA的肽聚糖转变为小孔径致密网状(右)。(图片来源:参考资料[1])

接下来,研究团队解释了不同细菌中的肽聚糖结构变化。研究团队发现,让肽聚糖交联形成同心环状网络的,是PBP1蛋白。对于MRSA,mecA基因编码的PBP2a可以替代天然PBP2的活性,让细菌在低浓度甲氧西林中存活。然而,PBP2a无法替代PBP1的活性,因此在高浓度甲氧西林中,PBP2a无法修复出现大孔洞的细胞壁。因此,高度耐药性MRSA的存活以及全新的致密网状隔膜还需要其他的解释。

随后的分子分析找到了在高浓度抗生素环境中,高度耐药性MRSA可以切换的第二种分裂模式。rpoB基因编码RNA聚合酶基因的β亚基,研究发现第二种分裂模式正是由rpoB突变介导的。在PBP1活性缺失的情况下,rpoB突变以及其他几种pot突变使得隔膜形成独特的致密网状结构,维持了细胞壁的完整性。

由此,这项研究为我们描绘出了更加完整的MRSA耐药机制。首先,mecA突变让所有MRSA获得了抵御低浓度甲氧西林的能力;在此基础上,高度耐药性MRSA额外拥有的rpoB突变让它们在高浓度甲氧西林中也能延续细胞分裂。

▲mecA突变和rpoB等pot突变共同构成了高度耐药性MRSA的耐药机制(图片来源:参考资料[1])

在揭示了高度耐药机制后,研究团队还进一步找到了几种化合物,用于抑制携带不同mecA、pbp2、pbp1和rpoB突变组合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同期的观点文章指出,这项新发现阐明了理解耐甲氧西林和更普遍耐药性的机制的重要性,并将促使人们找到克服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新疗法。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MRSA 抗生素耐药性 细胞分裂 肽聚糖 rpoB基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