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雪球App,作者: 践行10年十倍之路,(https://xueqiu.com/5918733826/310848100)
巴菲特,27~31岁的投资业绩汇总:1957年:(收益率10.4%)
1)分批次买入低估值股票,并且做一篮子组合;
2)即便最看好的股票,也不会超过25%的仓位;
3)希望市场维持熊市,可以慢慢收集低估股票;
1958年:(收益率40.9%)
1)80元卖出了投资组合中占20%仓位的小盘金融股联邦信托 (当时的买入价是50元,估值5PE) 最终获利约60%;
2)58年是牛市,道指涨幅近40%,巴菲特收益仅仅是略跑赢大盘10个点左右;
3)巴菲特表示,58年的市场,找到低估值的股票已经有点困难了;
1959年:(收益率26%)
1)道指牛转熊,巴菲特收益25%, 第一大重仓占比提升至35%仓位, 是个金融投资类企业, 所有持仓依然是以低估为最核心标准!
2)巴菲特认为1959年的道指失真,因为有一半多蓝筹股是下跌的,但是道指当年涨幅近20%;
1960年:(收益率23%)
1)道指暴跌60%+,巴菲特收益却是正的20%+;
2)巴菲特解释,因为始终坚守低估, 所以组合的特点是牛市能跟上指数,但是熊市往往可以大幅度跑赢指数;
3)当年巴菲特第一重仓股是占35%仓位的 一家即卖地图又做投资的公司(一半股票,一半债券)有点类似于今天A股的券商影子股,买入时估值0.6PB;
1961年:(收益率47%)
1)巴菲特收益47%,超越大盘20%+;
2)巴菲特认为道指很难战胜;
3)巴菲特在1961年,曾系统介绍了自己的核心投资方法依然是建立低估值组合,其次是套利类,巴菲特甚至愿意为套利类股票进行融资,但融资原则是融资额度不超过本金25%仓位。
4)巴菲特在30多岁以前的投资组合的持股数量一般不少于30只,甚至有时候更多!
*总结一下,27-31岁的巴菲特:
巴菲特早期投资,是以建立低估值组合为主,对于特别有把握的套利类投资,巴菲特甚至愿意用融资但额度不超过本金的25%规模;
巴菲特早期的第一重仓股,分别是5PE的小型银行类股票和0.6PB的券商影子股;
巴菲特的组合里的控制类和套利类基本就是100%的确定性投资,这个就占持仓的50%左右;
$中国平安(SH601318)$$工商银行(SH601398)$$中国核电(SH60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