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雪球App,作者: 定迪来,(https://xueqiu.com/1764847760/310848360)

商汤十周年庆典上,徐立宣布了公司未来新的十年战略:“大装置-大模型-应用”三位一体。副标题是:做最懂模型的算力服务商,做最懂算力的模型服务商。直白一点说,商汤未来放在公司报表上的主营就是卖高端算力+投资,而这一切都是为了让公司可以快速地从报表上净利润转正,实现赢利。
为什么公司有如此大的转变呢?一直以来,商汤都被外界质疑,什么像个只会发论文的研究院,没有商业赢利模式,年年亏损。。。简单一点,既然目标是用赢利来回应市场的质疑,那么怎样实现赢利就理当放在了徐立等一众决策层急需解决的第一问题。其实,做过公司的人都非常明白,把公司的业务和部门拎出来看一下,那个业务是赢利的,那个业务是亏损的,一目了然。
徐立他们当然也非常清楚,AIDC:算力大,布局早,国家重点扶持领域,供不应求,现在天天在帮公司印钱;绝影:部门过千人,研发成本高,收入低,天天在烧钱;芯片:长年的不断研发,收入少,也亏钱。大医:还处在免费给医院刷数据的当始研发阶段,自然也在亏钱。。。那么,是不是像壮士断腕一般,只保留算力,把其他亏钱的全部斩掉,以实现快速赢利呢?当然不是!!!如果真是这样,不要说未来的星辰大海,不要说千亿+市值,连现在的500亿市值,商汤也不配了。
也就是今天的AI 2.0时代,给了徐立他们有了一个好的选择和转身机会,也就有了这个三位一体了。详细是怎么理解的呢?听我一一道来。
一、首先是算力+大模型
上面已经说了,公司未来是卖高端算力,不是单纯的算力,为什么高端?因为有不断升级迭代更新的大模型加持。
算力:公司23年底的算力为12000P,到24年7月算力了20000P,发展到今年年底将突破25000P,一年时间的增长超过100%,在今天中国的绝对量和增长率来说,都是前五名以内,不输国内的任何一个BAT字节等一众大厂。为什么商汤在资金这么紧缺的当下还可以取得如此好的成绩,未来这个增长是否可以保持?要知道算力可是烧钱堆上去的生意。这一切来源于国家大佬对商汤这个企业的认可和支持下,商汤成为了可以代表国家的AI名片,正宗国家队主力队员。如果跳出来说什么中德、中法的两个大会都不能直接证明商汤就是国家扶持的主力的杠精,那么,请你出去,我们不是生在同一国度,思想也不是同一维度的,出去吧。
大模型:有了源源不断的算力增量,大模型的迭代升级也得到了保证。大家都明白,随着大模型的语料和参数越来越庞大,需要迭代的算力就越来越高,这个是正向相关的。去年的百模大战,现在还在做大模型的还有多少?到了明年,我相信,真正还在坚持做大模型迭代的不足十家,甚至5家,大部分的模型都会定格在这里被淘汰,从而转向做垂直类的应用模型,没办法,跟不起。
那么,像味精那些只做算力投资没有大模型、没有工程软件能力的智算中心,没有大模型和软件的叠加只能做着算力的苦工,年初到现在算力的价格基本打了5折,从去年2年的投资回报期增加到现在的5年,未来会越来越长,变成一个普通的投资项目。算力的资源向越来越向头部集中。而像商汤这样,有着软件基础,有着十万卡并集工程能力,有着大模型做附加值的公司,竞争的越势会越来越明显。这就有了徐立的这句:“做最懂模型的算力服务商,做最懂算力的模型服务商。”
当然,大家都会担心,像阿里、百度这些传统大厂,会不断地去打价格战,今年5月就已经上演过一场。未来我相信一定还会有,但是我们需要明白的是,这在一个行业里出清其他挑战者抢占市场是他们常用的技量,店大欺人也不是今天才有,但已经是地方政府出钱,商汤出力建、出力营运新的轻资产模式下,对商汤的利润只会产生波动,不会有根本性的伤害,毕竟,在最后活下来的几个巨头来说,AI市场足够大,各自有各自的领域和地盘,发力的方向也有不同。我们需要去观察和了解的是,商汤能抢占多大的市场份额?能不能继续保持领先的大模型技术?算力能否长期稳定增长?这就足够了。有了这个基本盘,未来的商汤才会有星辰大海的基础底盘和稳定的利润来源。
二、应用+投资 / 应用=投资
先说一下投资,在近公司密集地加了总规模为100亿的上海人工智能生态基金和10亿元规模安徽数智创意基金,一时之间让人摸不着头脑,不是说公司没钱的吗?前几个月还在1.2元的低价增发完股份,怎么还有钱投资别家的公司呢?其实,商汤一直以来,围绕AI产业链上下游,通过国香资本,大大小小已经投了二三十间公司,有前几天出圈的众擎机器人,有已经成功上市的飞天云动、文远知行,还有准备赴港IPO的特斯联等等。为什么把投资和应用放在一块?因为我看到的是,公司新的战略已经把原先的体内孵化转向了体外的趋势,把表内转到表外,把现在的成本变为了投资资产。不能简单地归纳的财技的玩法,他里面有着集合社会资源,做单一攻破的战术层面。
为什么有这样推测?其实有迹可寻,并且公司已经快速开始实施。
1、芯片版块:这个版块在公司官宣了新的战略计划后,马上就进行了实施。新闻:“商汤目前已拆分芯片子公司影微创新,芯片业务实现独立化运作,目前估值约 15 亿元。影微创新成立于 23 年 5 月,是商汤科技下属的 AI 芯片子公司,此前已主导研发了两款芯片:第一款芯片 V1 已经交付索尼、传音、vivo 客户;第二款芯片 V2 增强 AI 性能。”
2、绝影:这个重点展开讲。我相信在买入商汤股票里面的战友里,很多很人都是冲着由王晓刚带领的绝影来的,当然,这也包括了我。其实我在今年年初股价最低迷的时候写商汤的长文里就已经谈到过我对绝影的看法(静待商汤,花开富贵。网页链接),近几年,影响公司赢利,造成公司大面积亏损的版块,一定是绝影这个版块,你想想,千多人的汽车部门里,今年上半年的营收也仅仅只有1点几亿,一千多人的团队,单单一个月的工资就要多少钱?但你也不能说这个投入没有价值,相反,这可能是公司最有价值的投入,不然也不用公司最牛的首席大神王晓刚去主抓了。绝影无论是从团队、技术积累都是国内最牛,纯视觉的端到端方案更是国内无人能比拟,直接的对手就只有特斯拉的FSD。但是,为什么量产车迟迟下不了地?就连之前的高速noa也只能在哪吒等小众品牌落地,为什么呢?其实很简单,如果你是主流的车厂品牌方,你也不会把自己最核心,以后代表最具竞争的智驾平台完全让给一家第三方公司去做,把自己的未来交给别人,开什么玩笑呢?我可以慢,但一定是要是我自己的。
那么,在AI智能体最具像的汽车版块里,绝影面临着很尴尬的局面。一是,目前还是在疯狂烧钱的研发阶段,把绝影继续放在公司体内自己去孵化的话,公司实现赢利将变得遥遥无期。二是,那怕公司继续放在体内自己搞,就算搞出来了,但在量产阶段都找不到主流市场,只能继续和那些边缘的品牌合作,那么他的意义又何在?市场铺不开,又如何能实现赢利。毕竟,就算是用现在各大车厂的智驾方案也不是不行,虽然你的纯视觉代表着趋势,但不是唯一,并且,只要有足够的时间和金钱,这些大厂同样也是会做得出来,只是慢一点而已。这个局,怎么破?
简单!把绝影跟芯片一样,把他单拎出来,找产业资本或大型车厂合作。把他变成自己投资版块的一部分。要知道,绝影的技术和团队在当下是香饽饽,科技市场一直是以快打慢,赢者通杀的格局,绝影对车厂来说太有诱惑力了。当车厂成为绝影的主要股东之后,情况就不一样了,钱绝对到位,量产车绝对上,这样,局就破,并且成迅速裂变扩大,成为领先的主流。
同样,其他像医疗等下面一众领域是一样的道理。
在应用市场迅速打开之后,也会正向地反哺回公司主营的算力和大模型版块,推动着公司这个主营不断发展和扩展。我想,基于此,才有了这个新的十年战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