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雪球App,作者: 恒星也不永恒,(https://xueqiu.com/1741363029/310807684)
#煤电一体化# #风能# #太阳能# $陕西能源(SZ001286)$ 把截图发出来后,感觉啥都不用说了,陕西能源的基本信息都在截图里了。下面说说,火电-水电-核电-风光储的现状和未来吧。2023年中国全社会用电量为92238亿千瓦时,其中火电占比66.3%,水电占比13.9%,核电占比4.5%,风电占比9.4%,太阳能占比6%。水电目前还可以开发的容量大概为在运营容量的10%;核电开发需要消耗大量的淡水,而且考虑到安全问题,基本只能在近海开发,除了在建和在营的,空间也已不大;目前中国探明煤矿储量1886亿吨,按每年消耗大概40亿吨算,大概还可以开采47年,而且越往后开采难度越高,成本也越高,早期投产的火电厂由于远离煤炭产区,机器老旧,运营效率低,会慢慢被目前各大能源集团新上线的煤电一体化机组代替;2023年我国陆上风电平均成本是0.19元,优秀的可以控制在0.1元以内,海上风电平均成本为0.497元,优秀的可以控制在0.3元以内,太阳能发电平均成本在0.25-0.3元间,优秀的可以控制在0.1元以内,由此可以看出,未来太阳能和风能应该是新增电力的主力军。按照国家发展规划,未来新增的电力中70%-80%都是风电和太阳能,未来风能和太阳能的空间还非常大,未来20年的空间至少是现在在运营所有风能和太阳容量总和的3倍以上。中国有庞大的风光上游产能,有广阔的海洋陆地风能资源,更有西北广阔的太阳能资源,哪为啥不甩开膀子发展风能和太阳能?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前期投资建设风能和太阳能的企业投资的项目,设备跟目前最新的设备相比,根本没法看,当初主要是靠政府补贴维持开发的,目前前期投资的项目投资收益率在不断下降,部分甚至有亏损需要退出市场的风险,基本没产生什么现金流,加上政府补贴迟迟不到位,企业赚的利润都是纸上黄金,导致企业没有足够的现金流进行持续的产能扩张,风电、太阳能建设都是十分消耗资金的啊。二是目前的电力基础设施不支持风电和太阳能的大幅上网,在没有完成整体改造前,很难大幅接纳新增产能。三是消纳的问题,风光新增产能大部分位于西北荒漠地带,而当地的工商业基础薄弱,根本无法消纳这么多新增产能,东部有能力消纳,但距离遥远,需要新建高压输送线路,需要时间。目前最好的解决办法是,把高耗能行业的新增产能都建到西北去,但这又涉及地方利益的问题,没有国家层面的推动,也不太现实。第四点,就是与陕西能源关联最大的点了。风能和太阳能不能稳定发电,无法保证电网的稳定需求。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肯定是储能解决。现在放眼看去,大的风能和太阳能电场有几个是用储能来调节的?一是成本高,二是容量不够,三是也不是很稳定。现在各大能源集团的最佳解决办法是:火电+新能源,水电+新能源。新能源多发电的时候,火电、水电少发电,新能源少发电的时候,火电、水电多发电。要保证弹性发电,水电很容易,但火电就没那么容易了,老旧的发电机组大部分都实现不了,都需要升级改造。而陕西能源的发电机组都是比较新的,大部分都是超超临界机组,除了发电效率高外,全都具备深度调峰能力,即灵活发电能力。说到这,陕西能源的竞争力就体现出来了:1,煤电一体化,而且大部分是坑口电站,节省了运输煤的费用和买卖煤的中间交易费用。2,都是新的发电机组,基本都是超超临界发电机组,发电效率高。3,近一半是为西电东送而建的,电价和消纳都有保障。4.都具备深度调峰能力,在风光不断增加的未来,能保证自己的生存空间和盈利空间,要淘汰也是淘汰发电效率低,不具备深度调峰能力的老旧发电机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