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雪球App,作者: 海纳百川之无量,(https://xueqiu.com/3211379804/310597440)
问:这个时间看唐师清仓洋河简直是神来之笔啊。昨晚看了洋河的三季报,叹息一声,今早开盘清仓了。只能说,在厨房里发现了一只蟑螂,后面还有一家子蟑螂。也算是交了学费了。
老唐:谈不上。截止此刻,这次转换不过就捡了约3.5%的便宜而已,按照11%仓位计算,对账户贡献仅仅不足0.4%,微不足道,谈不上什么神来。也就是说直至今天之前,没换的朋友其实是更占便宜的。
老唐:空闲时间是用来消磨,还是用来日拱一卒,几年后差别就出来了。
不管什么估值法,要“计算准确的合理估值”都比较难。但非要计算准确干嘛呢?我们是来赚钱的,但不是来赚尽每一分钱的,也不是来当赚钱榜第一名的。放过自己,别把自己当神仙要求。几十年的生命历程,应该早就让你我相信了自己“真的”不是神仙,甚至也不是天才了吧?
唐朝:媒体大部分时候,要么是不懂,要么是喜欢咋咋呼呼地让事情看上去不合理,只有这样才能吸引读者。 对于投资者而言,重要的是思维习惯,遇到看上去似乎明显不合理的事情(尤其是发生在法治比较完善的国家里的),别急着愤怒,别急着抱怨。 先随手去搜一下相关知识,尤其是观察一下事件当事人的反应。你我一定要相信动辄摸出百万千万的投资人,再傻也不会傻到已经被打劫了,还不去咨询律师、不去求助法律(如果占理的话)。 就这么一个简单的习惯,能帮我们避免很多坑,能帮我们涨很多知识。
这种惯性或者所谓文化,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巴菲特在这里主要是批评不好的那一面,它可能让管理层放弃理性思考,习惯性跟随领导人或者竞争对手的步伐,以及逐步官僚化,用冗余琐碎的流程性工作营造忙碌氛围,却不创造价值甚至创造负价值。 巴菲特说自己投资的时候,会观察企业是否对这种制度惯性保持警惕,观察这家企业是否鼓励独立思考,是否对群体性的从众行为有警惕性,高层是否注意到并不定时地清理企业内部诞生的冗余流程等。
唐朝:1982年初,巴菲特对保险全行业自杀式的定价销售导致的恶性竞争非常悲观,也非常无奈。本段基本算是长篇的抱怨,甚至最后还放出了类似的‘等着瞧’的狠话。这种无奈、悲观、抱怨和发狠,在巴菲特的投资史里是不多见的,很值得我们观摩和品味”。
问:哈哈和建国,您更倾向于谁上?
老唐:米国人民没有征求过我的意见。
问:大概算按了一下计算器,巴神1972年以2500万美元收购了See's,到2007年(35年约55倍,年化回报率12%左右,如果到今天大致52年算,以25亿美元毛估100倍,年化回报率9.2%)。毫无疑问喜诗确实是一家现金奶牛,但是貌似远低于巴神投资年化20%的回报率,对巴神本身来说是一笔好投资吗?我的理解不知道对不对?
老唐:理解错误。喜诗每年赚的利润,近于全部拿给巴菲特去投资了,去赚那个20%年化去了。所以,你不能仅仅计算喜诗自己的市值增长,忽略的那些现金及其复利回报。
问:如果持有高分红的股票,分红有去处才能接上复利,这样理解对吗?
老唐:对。如果分红只能拿去做3%的存款,那么整体收益率就会被大幅拉低。
问:喜试不是上市公司,那么每年除了分红及股东权益增厚以外怎么得出35年55倍的回报?
老唐:我不知道太阳怎么算的55倍。不过,这个也不难,今天剑南春没上市,郎酒没上市,西凤酒没上市,江小白没上市,华为没上市,vivo没上市,oppo没上市,抖音没上市...... 他们的股权都一样是可以有价的。企业能赚钱,股权就有价值,赚钱能力越强,企业价值越高,这和是否上市没有关系。
问:目前茅台出厂价1169元,零售价2000多,经销商的利润率接近100%。有一种观点认为,经销商的利润率不应超过40%,也就是茅台零售价在1600左右比较合理。如果是这样,目前茅台价格尽管已经降了不少,但仍然超过2000每瓶,经销商的利润依然很大。您认为经销商利润率应该在40%左右,这个观点合理吗?
老唐:谁定的呢?没听说过。即使真的40%,干嘛想着跌到1600。出厂价涨到1499,一批价2100,利润率一样也是40%呢?
问:微信和鸿蒙之争让我想起了3q大战。腾讯当年搞杀毒确实没必要,社交和游戏前途无量,腾讯要是成为全球性的科技巨头就牛逼了。
老唐:成为全球游戏巨头也很牛?
问:茅台的产量还能在现有基础上再提高差不多一倍,这个一倍的酒还能否像现在那么好卖?
老唐:不一定。但考虑到酿造及制造成本总共也就几十元一斤,变现的模式很多,即使没有现在这么好卖,依然是印钞机。
问:新增的赚钱,毛利下降,会不会最后和未有增量时,净利差不多呢?
老唐:原来卖10瓶茅台,每瓶赚900。现在卖10瓶茅台,每瓶还赚900,但同时另外卖5瓶茅N,每瓶赚600。净利不会差不多。
问:我们之前给公司估值都是按照无风险收益率4%来锚定,也就是25-30倍市盈率,这几年一直在降息,无风险收益率大约降到了2%,这个时候我们对于公司的估值也相应的要调高到50倍市盈率吗?
老唐:第一我不会这么做,第二目前无风险收益率也没那么低。
问:目前无风险收益率为几呢?
老唐:接近3%。
问:刚才您说现在的无风险收益率接近3%,那当无风险收益率降到多少的时候,就会触发您调整估值的市盈率倍数呢?
老唐:一点几。
问:请问17、18年中国规模上白酒销售额负增长,但是上市白酒企业却在高速增长,为何这两个数据这么割裂?
老唐:强者愈强的马太效应,叠加大量的规上跌至规下。
问:茅台2024年三季报合同负债和半年报合同负债基本一致,是否说明三季度确认的营收等于三季度单季合同负债?
老唐:可以这么理解。
问:背后的逻辑是啥呀?
老唐:就是小学四年级的常见数学题:一个水池,两个龙头,同时打开,一个进水一个出水。现在已知最终池子里的水位没变。请问流入流出是不是相等?
问:茅台都是先交钱再拿货,形成合同负债,三季度有新的预交款,也有提货,提货确认收入。现在看三季度显示的合同负债和中报差不多一致,意思就是进来的和出去的一致,进而得出前面说的那个结论。
老唐:唯一的一个细节差异是,合同负债里含增值税,营收不含。所以,这个问题如果要较真的话,应该说营收大致相当于三季度剔除增值税后的合同负债。
问:经销商打款有时间要求吗?我想:每年给经销商的配额是提前定好的,每月给经销商发货(酒),相应的:经销商提前打款,再等货。是这样的吗?
老唐:是
问:芒格事业成功、兴趣广泛、对家庭和亲人负责且热心慈善,是我们学习的典范。而巴神主要对投资增值感兴趣,投资思想深受芒格影响。请问从投资来看,巴芒二老思想的异同点主要是什么?您更欣赏他们中的哪个?
老唐:兴趣不同,关注范围不同。都欣赏,没人逼我们只能学一个,对不??
问:普通人的基本上消费最大的两个地方房产,汽车。咋个都不是好赛道。难道只要和必需品有关的生意都不好做。
老唐:这倒不是,主要是产品是否有差异化 ,以及客户是否愿意为这个差异化买单。没有足以吸引客户付费的差异化存在,无论是不是必需品,产品同质的结局就是价格战,价格战的结局就是微利甚至亏损。
问:我们买美股,赚了的话要交资本利得税吗?
老唐:不交。
问:因为我们不是美国人,所以不要交美国的资本利得税,对吗?我们的资本利得按中国的法律处理?
老唐:对,中国身份不交美国资本利得税。同时,截止目前中国也没有开征资本利得税,所以这部分目前还没有明确的说法。
问:请教下红利ETF的选股方式优于沪深300ETF吗?一个选择跌的一个选择涨上去的
老唐:逻辑上说,如果一直是熊市或者震荡市,应该是红利占优。如果是牛市,应该是沪深300占优。未来究竟是牛市,熊市还是震荡市,我认为只有神仙和骗子知道。所以,你的问题也只有神仙和骗子才能回答。
问:1、把老婆当领导看待,不符合中国传统文化阴阳之理,即男为天,女为地,阴阳怎能平衡?2、正宗的四季优美随便果可以治疗鼻炎、体内湿气吗?
老唐:1)不懂阴阳,无法回答。2)理解不了什么是湿气,更加无法回答。
问:有个疑问,您现在腾讯持仓超50%了,是由于涨跌造成的。但复制您持仓的话,是否还应遵守40%的仓位上限原则、不能按照50%来复制?
老唐:这个我不能给建议。我对你一无所知,标准的建议只能是不建议你复制。
问:有人说“现在的1万元钱,相当于:1955年的0.5元;1978年的4元;1994年的120元;2008年的1500元;2020年的6800元。贬值的速度吓人啊。”我说没那么吓人吧,从常见必需品购买力来看不会有那么大的差异,这个肯定是套了一个错误的通胀率或者其他哪儿看到的一个结论。
老唐:看见数据,立刻发现不合常理的地方并提出质疑,这是投资很重要的能力。
问:三季度财报,我看茅台分众古井在第二页的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这个表格中,“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这个数据为啥当期都是空着的,这个数据不也是前三季度减去半年报的数据就是当期的数据吗?还是我的理解有误,麻烦解答一下。
老唐:季报通常都不披露这个数据,关注意义不大。
问:在《金钱博弈》第二章“火中取栗”,收购韩国第一银行,新桥给韩国政府出具的投资建议书里,政府剔除不良资产,换成政府有息借据。“即使银行把不良资产置换成现金,也必须把现金转换成贷款才能变成生息资产,而按照当时的市场情况,控制发放贷款的风险是非常困难的。”没有看懂,为什么选择韩国政府的有息借据,也不选择现金?
老唐:银行拿着现金干什么呢?现金不下崽儿,还要额外的存放和安保费用。
问:如何了解管理层呢?
老唐:和判断身边人是否靠谱的途径差不多。看看个人历史:过去吹过的牛是否都实现了?看看做事原则:遇到小便宜的时候会怎么做?看看日常:遇到困难的时候会怎么办?看看待人:是得志便猖狂,还是谦虚谨慎、尊重他人(尤其是不如自己的人)…
问:如果有1000万资产、如何合理配置、房产多少、股票多少、现金多少等?您年轻的时候、有没有认真考虑资产配置的事?
老唐:没。我除了消费备用金之外,一直是全仓股票。有点房产,但主要是消费角度,而不是投资角度。
问:b股的每年的可投额度只有5 万美金,有其他的方法能提升额度吗?
老唐:你的所有直系亲属,每人每年也有五万美元可以让你用。
网友:外h局规定,5个以上不同个人同日、隔日或连续多日分别购汇后,将外汇汇给境外同一个个人或机构;个人在7日内从同一外汇储蓄账户5次以上提取接近等值1万美元的外币现钞;同一个人将外汇储蓄账户内存款划至5个以上直系亲属等,都将被认定为个人分拆结售汇行为并进入银行“关注名单”。
问:我一直有个疑惑:茅台利润增长15%。分红3%,且不影响下一年继续增长15%,那么本年茅台价值增长,我能否乐观估算为18%?
老唐:这个数字打算给谁用,做什么用?
问:自己用来计算“估值锚”,虽然老唐经常告诉我们,左一点右一点也差不多,模糊的正确最重要。但生完一个鸡蛋的鸡,生蛋能力并没有减少,对吧
老唐:估值似乎也用不上这个增长呀?
问:我们目前应该也是主权信用货币制吧!
老唐:这些年,中国的货币发行机制其实主要是挂钩一篮子外币,也就是说信用来自外汇储备。而我国央行手上的外汇储备,主要来自出口顺差和外商净投资。
问:巴菲特手握那么多现金,为啥不买点标普500宽基指数,毕竟21世纪以来他是没跑赢指数的,现金趴在账上也是浪费呀?
老唐:相比其他投资者而言, 巴菲特的痛苦之处在于, 过大的资金规模, 连指数基金都无法成为合适的投资对象。自己的买入或者卖出本身就会造成指数的飙升和暴跌。另外,其实伯克希尔也有SP500指数基金持仓的,只是因为上面这个原因,导致金额较小。比如最新的伯克希尔三季报,就披露有持有SPY 3.94万股,持有VOO 4.3万股。二者合计市值2800万美元,大约占伯克希尔持有上市公司股票总市值的0.0095%。
问:可是,巴菲特只持有2800万美元标普500也太少了,假设他每天定投10万美元,也不会大幅影响价格吧?这样长久来也能积累几亿美元指数基金
老唐:这就像你给马化腾介绍一个每天净赚5000元的生意一样,不值得小马哥抬头看一眼。
问:但是化腾爸爸每天也回购10亿,相当于定投自己,长期看回报颇丰,标普500可比企鹅规模更大,巴菲特像企鹅回购一样每天定投1亿美元指数,长期看回报也很高呀?
老唐:第一,回购是因为腾讯明显低估,而标普500现在可能没有明显低估,所以不如拿着国债;第二,当标普明显低估时,意味着许多成分公司低估,想当然的也可以想象市场里有很多便宜货,那时巴菲特可能更希望找到直接可以收购的公司,一下子花一大笔出去猎巨象,而不是一亿两亿的浪费自己的时间和注意力。
问:最近读了基业长青还是挺受震撼的。 1.做造钟师,也就是做建筑师,而不是做报时人。(民主潮流) 2. 保存核心,刺激进步。(兼容并蓄) 3. 追求持续一贯的协调一致。(知行合一) 我知道老唐不把公司文化在投资决策的权重放的很高。但通过书中案例和自身经历来看,有核心理念和一致制度的公司战斗能力是很强。在投资和创业的时候是不是将公司文化的重要性放到接近商业模式的程度上,一些企业取得的优秀商业模式甚至是“钟表”精密运行的结果,因为很多高瞻远瞩的公司最初商业模式都没想好,而且商业模式在迭代,但通常有一个明确的不变的核心理念。
老唐:说到这本书,告诉你一个有趣的事情:《基业长青》一书里好像是列举了18家高瞻远瞩基业能够常青的优秀公司,后来,里面一大半长期回报为负值,另外一半里大部分也不怎么地。只有很少的几家发展不错。这个数据可能让人悲桑:看这些优秀的文化,胜算还不如抛硬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