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嗅 2024年10月31日
小学一年级,卷起来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文章讲述了一年级新生家长对小学教育的体验。包括小学开学前的培训,家校共建中家长深度参与,如准备学习用具、遴选家委等;家长辅导作业时的极端化现象;家庭成为学校延伸,家校分工边界模糊等问题,并对教育现状进行了思考。

🏫小学开学前的培训:小孩在教室学习课堂纪律和熟悉环境,家长接受学校领导关于学校情况及需准备学习用具的介绍。家校共建中,家长要深度参与,准备众多学习用具,导致开学时家长各种买买买。

📚家长辅导作业的极端化:家长辅导作业时情绪崩溃的情况不少,原因包括双减后作业布置的变化,如有些作业回家做、教学任务提速等。家长对作业量的看法不一,存在私自加码现象。

🏠家庭成为学校的延伸:提倡家校共建,但家庭和学校分工边界模糊,家里成为课堂延伸,家长成为第二任老师。学校的各种特色教学要求,最后都落到家长身上,由家委操持。

💡对教育现状的思考:教育中存在诸多问题,如追求特色是否应建立在夯实普遍性基础上,不能颠倒共性与个性的本末关系,值得研究和反思。

今年作为一年级新生家长,终于亲自体验了一把小学教育。当小孩还在幼儿园阶段的时候,就陆陆续续被周边的家长灌输教育理念。由于自己的小学生涯距离太久,而小孩也还在幼儿园阶段,所以对当下的小学教育其实除了道听途说,感受到了其他家长的紧张之外,也没有什么其他实质性感觉。

8月底,各小学就开始给学生和家长进行培训。小孩是两个半天,家长是一个半天。小孩主要是在教室里面学习一些课堂纪律和熟悉学校环境。例如老师培训他们如何排队,去哪里接水,上课要起立等。家长培训主要是学校领导给家长们介绍学校的历史,办学理念、办学特色以及日后需要帮孩子准备什么学习用具等等。总体的感觉是:

一、家校共建、共培

确实与以往有了很大不同,现在小学家长是需要深度参与的。首先不说别的,家长要为孩子准备的学习用具非常多,导致一开学的时候,家长就是各种买买买。刚开学不久,我发现京东上的得力品牌书皮很快就显示广东地区缺货。当时自己还很庆幸有提前买十张,也感慨广东家长的购买力真是太厉害了。

正是因为开学要准备的学习用具比较多,而有些家长工作忙,所以为了顺利推进一些事务,每个班就遴选家委。这位会长是专门和班主任和其他老师的联络员,由她将任务安排给扮演不同角色的家委。有的班级家长积极,家委7—8个;有的班级家长不积极,连5个家委都凑不齐。对于没有人报名家委的班级,老师也很着急,只能苦口婆心拉家长当家委。

这些家委一方面是替班里的家长把一些事情给办了,例如班里统一买学习用具;另一方面是替学生把一些事情做了。例如关于黑板报。现在小学一年级就有黑板报,而黑板报这些都是要纳入学校检查的,而孩子们还不具备出黑板报的能力,那就家委代劳。

黑板报一个月一期,每一期的主题不同。以前的黑板报都是粉笔画图画,现在低年级的黑板报是由负责采购的家委网上买来装饰品装饰,然后中间粘贴孩子们的手抄报。问题是,因为黑板报要检查,所以能上墙的手抄版也要拿得出手。就算拿不出手,要完成这个作业也是需要一点功夫的。

所以老师布置给小孩的手抄报作业,要不就家长代劳,要不就孩子们还没有读小学之前,家长提前安排参加画画培训班,先打下基础。很多家长给小孩在外头报画画班,不是因为小孩对画画感兴趣或者是有天赋,而是为了能够较为轻松一点地完成手抄报作业。

所以现实就沦为是个男孩就学画画,是个女孩就学跳舞。

二、家长极端化

最近网上有个小视频,广东的一个妈妈在辅导孩子作业的时候崩溃到大喊大叫,摔门而出之后在客厅继续尖叫,留下满脸惊恐以及嘴上不停说“我改,我改”的孩子在房间。视频下面的评论呈现两边倒趋势,一部分人表示深有同感;而另外一部分人也在谴责这个妈妈有点过了,认为有时候对大人来说比较容易理解的事情,其实对孩子来说却是比较难的。其实给孩子辅导作业之时,家长情绪崩溃的不在少数,而过后给孩子道歉的家长也不少。

为什么家长辅导作业成风?我身边的朋友也跟我诉苦过。我们探讨认为是双减之后带来的副作用:一是双减之后,有些作业不在课堂做,老师把作业布置回家做;二是教学任务会突然提速,如果一、二年级不适当做一点作业,三年级会跟不上。例如三年级的英语教材经过改革之后,难度直线上升,如果一、二年级家长真的做实双减,到了三年级小孩就会学得吃力。

所以非常诡异的现象就是,双减了,课题作业是少了,但是家庭作业却没有减少。有的是因为家长的私自加码。例如我们班开家长会的时候,数学老师就说,有的班级家长提意见说布置的作业太少了。其实一年级的学生由于生长条件还达不到,做作业本身就是非常慢的,一点点作业也是需要耗时很长。当然,也有一部分家长觉得作业少挺好的。

在交流中,也发现了一个现象。很多家长其实在孩子的养育、教育上是持非常“悲壮的”观点。例如认为家长就应该托举孩子,或者是成为孩子的垫脚石。甚至遇到不积极配合班级活动的家长,私下还会认为这家长对孩子不上心,不负责等等,会有一种道德的责备感。而这种现象比较多见于全职母亲身上。全职母亲往往也更愿意去当班级的会长,去操持班级的事情,但是也会成功地绑架和影响其他家委。

三、家庭变成学校的延伸

其实,现在教育不只是学校的事情,现在提倡家校共建,但是家庭和学校的分工边界却越来越模糊,总体的趋势是家里成为课堂的延伸,家长成为孩子的课堂第二任老师。现在的家校共建,更多的是家长要配合学校实现标准化、统一化和现代化的管理。例如家庭作业的布置和作业打卡依靠QQ、钉钉。

学习辅助工具要求班级统一,甚至配合学校各个班级的有差异化统一。例如班级跳绳要求每个班一个颜色,导致家委在统一购买跳绳的时候,有家长就跳出来说,家里有蓝色的为什么就不行?原因很简单,学校要求一个班一个颜色。类似这样的事情还有每个班级要有班服、设计班徽、取一个特色班级名等等。这些种种要求,其实最后都到了家长身上,只不过是被代表家长的家委给操持了。

现在教育局要求学校提倡特色教学。每一个学校都要找到自己的特色点。有的学校以语言艺术为特色,平时比较重视的就是演讲等;有的小学以阅读为特色,然后就会有意识地强化孩子的阅读;有的小学就以国学为特色,在一、二年级就比较强调背三字经,千字文等。所以,每个学校的校长的治学理念就变得非常重要。有家长开玩笑说:选择学校就跟入围城一样。

这也催生了好多家庭会千方百计地想尽办法给孩子择校。一定要让孩子进到他们认为好的学校去。特色办学之后,有择校能力的家长,他们看重什么,就会选择什么学校。例如,有非华农老师的家长会到处找指标、斥巨资让自己的孩子去华农附小,而华南农业大学附小的一个老师却诉苦道:“华农附小的作业太多了,孩子受不了,我作为家长也受不了”。

“特色”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特色现在演化成为区别于他人或者是他物的一种必须追求的东西。但是,是否真的需要把特殊弄到这么高的地位,如此强调特色。

我想,特殊性应该是基于普遍性基础上生长出来的一种独有的特质,而不是造出来的。如果普遍性的东西没有夯实,或者是被一味地追求特殊性而掩盖,特殊性就会演变成不合群、让他人和周遭环境难受的所谓的个性。只有建立在过硬的普遍性基础上的特殊性,才会变成一种令人钦佩、由衷赞许的东西。在追求个性的同时,我们不能忘了共性,甚至是颠倒这两者的本末关系。

目前的教育有很多问题可以研究,也值得研究和反思!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小学教育 家校共建 辅导作业 教育特色 教育反思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