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完全靠被动收入(包括投资收入和来自产品开发的杠杆收入)维持现金流,实现财务自由,关键之一是搞清楚自己的需求(支出),逐笔记账是低效和不可行的,对于一次性支出,只需关注数量级,而订阅这样的周期性固定花费是可以精确计算的。我做了一个可复用的飞书多维表格来收录分析这类支出。
用来分析我自己的数据后,有以下发现:
- 我每年为了各种会员和功能/内容订阅要固定支出8 万人民币(含13000元的水/电/气/暖/网,不含特斯拉充电、通勤、饮食、生活耗材、营养补充剂、保险、不会一直持续的课程/服务费用、云端Infra成本、流量成本)。
- 相当于每月 ¥6623,每周¥1536,每天¥219。
- 在 AI(各种 LLM 和 GenAI 服务)上每年花费 ¥15982 ,相当于每月¥1331,每天¥310。
- 为个人自由(数字【马赛克】民)每年花费 ¥3261。
- 为了全流媒体制霸和各种音乐、游戏会员,每年花费¥7436,原本要花费 ¥10728,统计过程中发现我在 XGP、Steam、PS Plus 里都分别重复订阅了 EA Play,根本没时间玩。把这三个 EA Play 和 XGP、PS Plus 都取消了,只留下 Nintendo Switch Online + Expansion Pack individual membership,每年节省¥3292。
- 在传统英文媒体订阅上每年花费 ¥11372。
- 在投资相关信息获取上每年花费¥8720。
这个工具的功能包括:
- 可用表单提交新支出。只需要填写:1. 续费周期(比如双周1 次、每月1次、每季1次、每年2次、3年1次等)。2. 对应的续费金额(支持多币种)。3. 之前任一次支付的日期。
- 会自动统一为 RMB 价格。
- 会自动计算:如果换算成按年、按月、按周、按日续费,分别相当于什么续费价格。
- 会自动计算出下一次自动扣费或需要手动续费的日期。
- 如果不填写之前的支付日期,会自动归类为「不活跃」项目不计入总额。
- 可以标注需求优先级:Core(核心需求)、Need(确实需要)、Want(只是想要,不一定真的需要)、Waste(有点浪费)。可标注为「可节省」(消费降级时的优先选择)。
- 可记录在哪里管理自动续费、通过什么方式支付。
- Category + Tag 的分类体系,在使用中渐进形成个性化的分类方式(优先添加 tag,观察到模式之后再把 tag 升级成 category),可以统一每个 tag、每个 category 的总花费。
- 按统一的续费周期和货币价格,生成排行榜。
- 生成续费日历(图 4),查看接下来日子里的固定支出(用于现金流极度紧张的时候…)。
- 数据大盘(图 3),除了跟踪总花费,还可以比较不同类别的花费以及其中不同需求优先级的占比。
自动计算功能都是按古典编程方式,全手工编写的代码(计算下次续费日期有一点复杂性,可能值得封装成一个 npm 包…),没用 AI,原因是给AI 解释起来费劲,还要写单元测试(嗯我自己写代码就敢不写测试了…)
这个工具的URL:https://xxdq5sjird.feishu.cn/base/Ax8VbGVdxafOv5sB3g3coxz9nwb
可以创建副本,删除作为示例的所有记录,作为自己的个人记账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