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kr 2024年10月23日
手机的独立相机按键回归,但用户体验才是核心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本文探讨了近期旗舰新机中相机控制键的情况,以及手机无孔化设计趋势下的相关问题。提到相机控制键在功能机时代出现,后在智能机时代被边缘化,如今随着影像功能强化又受关注。还对比了苹果和OPPO的相机控制键方案,以及探讨了无孔化设计面临的挑战和红外遥控功能的去留,强调这些变化是以提升用户体验为目标寻求平衡的结果。

📱相机控制键曾在功能机时代崭露头角,智能机时代因多种因素被边缘化,如今随影像功能强化又受关注,如iPhone 16系列全系搭载相机控制键,OPPO Find X8 Pro配备抓拍快启键,努比亚Z70 Ultra也有类似按键。

🎯苹果的相机控制键是复杂精密的9层结构,功能丰富,交互体验细腻真实,但成本极高,制造工艺难,维修成本也高;OPPO的抓拍快启键设计简单,功能单一,研发周期短,成本低,旨在满足特定需求。

💡手机无孔化设计是趋势,要实现更简洁一体化外观和提升防水防尘能力,但面临技术挑战和需贴合用户需求,此前有机型尝试未延续,相机控制键的变化是厂商根据用户需求优化设计的过程。

🌡红外遥控功能虽非最新技术,但在生活中仍有重要作用,部分厂商因成本等因素取消,许多厂商仍选择保留并优化,以满足用户需求。

在近期陆续亮相以及曝光的旗舰新机中,不仅苹果的iPhone 16系列搭载了相机控制键,支持由轻触、按压、连续轻击、滑动等操作,OPPO方面也已确认Find X8 Pro将配备新的“抓拍快启键”,支持启动相机、滑动变焦等操作。在安卓阵营,此前努比亚方面就曾宣布,同样将在旗舰新机Z70 Ultra上搭载类似的按键,并且官方相关人士透露其不仅是拍照键,还将带来更多“超出预期”的拍摄体验。

如今作为大量用户的随身工具,智能手机的进化一直以来就没有停止。作为目前的主流趋势,无孔化设计旨在通过减少或消除物理按键和相关接口,来实现更简洁、一体化的外观,同时提升手机的防水防尘能力。但这显然无法一蹴而就,不仅要克服技术上的挑战,更需要紧密贴合用户的实际需求,以确保其能够真正提升用户的体验。

在这一过程中,相机控制键的“反复横跳”便是典型案例。事实上,这一方案本身并不新鲜,甚至早在功能机时代就已经崭露头角,并提供了快速启动相机的便捷操作方式,后续随着智能手机时代的到来,由于产品定位、设计理念,以及成本控制等方面的考量,相机控制键也逐渐被边缘化,仅在索尼Xperia 1 V等少数主打影像能力的机型上得以保留,与此前曾经出现过的“AI”和“语音助手”专属按键颇为相似。

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影像功能的不断强化,在越来越多用户希望获得更快捷、灵活使用体验的情况下,iPhone 16系列全系均搭载的相机控制键也很快引发了诸多关注。这枚按键的加入不仅提升了影像功能操作的便利性,还隐含了诸多创新,也展现了苹果对于功能设计的前瞻性。事实上,这一设计也已经吸引了一众安卓阵营厂商的跟进。

但从目前的相关信息来看,各家在相机控制这类按键上的设计思路和实现方式并不相同。其中以iPhone 16系列为例,其相机控制键是一套极为复杂且精密的方案,本身就是由电容触摸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物理微动按键、震动反馈单元,以及独立处理芯片等构成的9层结构,加工精度更是达到了0.001mm,从而可以实现更丰富的功能,并带来更细腻、真实的交互体验。

但这种方案的缺陷。就是其成本极高,此外高度精密的制造工艺也使得其他厂商难以跟进,目前即使模仿也只能达到形似。同时这枚按键还带来了极高的维修成本,虽然苹果官网并未提供针对“按键损坏”的专项维修(更换)服务,但归类于“其他损坏”的维修价格就颇为高昂。

相比之下,OPPO的抓拍快启键则显得更为务实和亲民。其设计相对简单、功能也比较单一,仅从抓拍快启键这一命名方式就不难发现,初衷就是为满足用户对于抓拍、快速启动相机等需求,因此这种方案不仅研发周期相对较短,而且成本也相对较低。

上述两种方案实际上也代表了不同的设计方向,苹果可能是在探索手机影像功能的更多使用方式,并或许会在后续形成家族式的方案,所以超前的设计也是为了提前进行布局,以保障市场竞争中的优势。而OPPO方面则明显更注重务实和高效,直接通过抓拍快启键来解决特定场景下的使用痛点。但从本质上来说,这两种方案并无优劣之分,只是侧重点不同而已。

值得一提的是,传统的机械结构实体按键其实仍然是一种简单直接、且成本较低的选择。尽管这种方案同样会增加机身上的开孔,并在一定程度提高增强防尘防水能力的难度,但这并不意味着其就没有价值,毕竟这也是能够快速实现相关功能的设计,并且在成本控制和制造难度上也具备更高的灵活性。

手机的无孔化设计作为当前行业的一大趋势,其核心特征之一便是逐步取消物理按键,以实现更简洁、一体化的机身外观。在这一过程中,此前vivo NEX 3、华为Mate 30 Pro等机型就曾以相对激进的方式进行了初步尝试,但后续由于市场反馈、技术成熟度,以及成本等因素的影响,这些方案并未得到延续。

毫无疑问,机身的无孔化并非简单的去除按键和接口就能实现,在追求一体化机身设计的同时,如何平衡功能性、耐用性,以及使用体验,也是手机厂商必须要克服的挑战。相机控制键的此前边缘化和如今的复出就是如此,其去留实际上也是相关厂商根据不同时期用户需求的变化,不断优化设计、提升用户体验的过程。

与相机控制键类似的还有红外遥控功能,虽然从技术先进性的角度来说,红外显然早已不再是最新、最前沿的技术,但其至今在日常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却不容忽视。因此尽管有厂商出于成本控制或设计方面的考虑,在部分机型上取消这一功能,但许多厂商仍选择保留、并持续优化这一功能,以满足相关用户的需求。

因此相机控制键的“反复横跳”、红外遥控功能的去留等变化,其实都是手机厂商以提升用户体验为目标,在不同方案中寻求平衡的结果。而这些改变不仅将推动手机设计的持续进化,也将为用户带来更好使用体验和更为多元化的选择。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三易生活”(ID:IT-3eLife),作者:三易菌,36氪经授权发布。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相机控制键 无孔化设计 手机功能 用户体验 红外遥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