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图书馆 2024年10月21日
东苑寻帙——《“中国研究”外文旧籍汇刊·中国记录》第十一辑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广州图书馆东山书苑开展文献推荐展览活动,本期推荐《“中国研究”外文旧籍汇刊·中国记录(第十一辑)》,包含多部西人著述,展现了不同时期西方对中国的了解和研究。

《“中国研究”外文旧籍汇刊》计划分3个系列,“中国记录”收录来华西人亲历中国后的各类著述,如回忆录、游记、日记等。

《中国故事》包含作者前言,解析和批判中国文化,书中所选小说对应前言观点,西译中国故事为西方人了解中国文化打开门窗。

《中国笔记》详细记载戴维斯随英国使团访问中国的过程,对研究19世纪早期中英关系及当时多方面情况非常有用。

《中国素描》是伍德在中国南方的见闻杂记,题材广泛,展现了19世纪早期中国广阔真实的历史社会生活画卷。

《岭南:华南及海南岛行纪》是香便文对中国南部的考察及旅行记载,为研究者提供丰富资料,也是生动有趣的游记。

《辛亥革命前后的中国》以外国人角度展现清末民初时代各方面,论述中国的变化革新,批判外国对中国的野心。

《广州、澳门和西江》是旅游小册子,介绍省港澳轮船公司的旅游服务及相关信息,书中内容成历史研究宝贵资料。

2024-10-21 12:15 广东

近世西人的“中国记录”

广州图书馆中华经典传习所


东苑寻帙

《“中国研究”外文旧籍汇刊·中国记录》

第十一辑






广州图书馆东山书苑(含中国近代历史文献区)主要入藏具有代表性的影印传统典籍和影印近现代史料文献。为了让更多的读者了解东山书苑的文献资源,东山书苑拟持续开展“东苑寻帙”文献推荐展览活动。本期“东苑寻帙” 展览推荐的文献是2019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研究”外文旧籍汇刊·中国记录(第十一辑)》。



       自13世纪起,游历过中国的西人,如意大利人柏朗嘉宾、圣方济各修士鲁布鲁克,及最为著名的马可·波罗,带回去的有关这个东方古国的朦胧消息,激发了西方对神奇的东方日益高涨的关注。直至20世纪初清朝覆灭,西方有关中国的众多著述,为西方了解中国起到了重要作用,是西方汉学(中国学)及其研究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研究”外文旧籍汇刊》计划分为3个系列,即中国记录、中国研究、语言教育与研究。“中国记录”系列收录来华西人根据亲历中国后的所见所闻撰写的各类著述,如回忆录、游记、日记等;“中国研究”系列收录研究中国政治、经济、宗教、哲学、文化、外交、社会、军事等方方面面的各类著作,既可是来华西人亲历中国后的研究著作,也可是未曾到过中国的西人根据各种资料完成的研究著作;“语言教育与研究”系列收录西人编纂的各类西华(华西)字典、词典、字表、词表、教材及各类有关的工具书等。


首批出版的本汇刊的“中国记录”系列,以英文著述为主。


本期展览的部分内容:





《中国故事》

(英)罗伯特•肯纳韦•道格拉斯(Robert Kennaway Douglas)著

索书号:I207.4/3997

Sir Robert Kennaway Douglas(罗伯特•肯纳韦•道格拉斯爵士,1838-1913)是一名英国人。1858年来华,先后在香港、广州和北京工作。他在中国生活工作了6年。


道格拉斯爵士对中国文化有很深的研究,对中国文学亦颇有兴趣及心得。《中国故事》包含他写的前言,用来介绍中国小说,篇幅很长。他以西方人的眼光对中国小说、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文人百姓的心态进行了解析和批判。本书含中国故事10篇,均译自或改编自中国古代的小说,另有翻译的一篇民谣和一首诗。其所选小说正好对应了道格拉斯于前言中所阐述的观点。19世纪晚期这些中国故事的西译开辟了对中国文化特别是小说文化的介绍和传播,为西方人了解那个年代的中国也打开了一扇妙趣横生的门窗。



开封惊奇

(图源于《中国故事》第3页)






《中国笔记》

(美)约翰·弗朗西斯·戴维斯(JohnFrancis Davis)著

索书号:I712.5/832


Sir John Francis Davis(约翰·弗朗西斯·戴维斯爵士,1795-1890)是一名英国外交官和汉学家,中文名字叫德庇时。1813年,戴维斯在广州的东印度公司工厂担任抄写员。1816年,他随阿美士德勋爵(Lord Amherst)做为英国使团随员到过北京,寻求晋见嘉庆帝。1833年被任命为英国驻华商务监督署副总监,1834年接替律劳卑成为商务总监。翌年他辞职离开广州。1844年5月,戴维斯被任命为第二任香港总督,并兼任英国驻华公使,直至1848年3月。


《中国笔记》分两卷,详细记载了戴维斯随驻华全权公使阿美士德勋爵所率领的英国使团访问中国,到北京寻求晋见嘉庆帝的过程。第一卷的前半部分极其详细地讲述了使团人员和清朝官员在天津、通州及北京数次交涉及对皇帝行叩头礼的讨论与分歧。从第一卷第七章开始,戴维斯记叙了使团一行获准乘船由京杭大运河南下,经天津、山东,过黄河,沿途受清朝官员接待之情形及路上的所见所闻。第二卷接着描述他们坐船南行,到南京,过扬子江,经江西,行驶于鄱阳湖、赣江,再走陆路通过梅岭关到达广州的见闻与经历。之后戴维斯用好几章描写了广州及其周边地区的政治军事情形,中国与各国的关系及当时紧张的国际局势。本书对研究19世纪早期的中英关系及当时的政治经济、礼仪外交和国际关系都非常有用。





中国瓷瓶

(图源于《中国笔记》第418-420页)










《中国素描》

(美)威廉·怀特曼·伍德(WilliamWightman Wood)著

索书号:I712.6/1171


William Wightman Wood(威廉•怀特曼•伍德,1804一?)是一名美国记者、商人、自然主义者和诗人。他于1825年、1831年两次来到广东,先后创办《广州纪录报》(Canton Register)、《华差报与东钞报》(The Chinese Courier and Canton Gazette)。19世纪30年代中期,伍德离开广州,定居马尼拉,并首次将照相技术带到那里。


《中国素描》是伍德19世纪20年代在中国南方主要是广东及其周边地区包括澳门的见闻杂记,均取自于他在中国游历时所做的笔记。本书意在为那些急于想了解中国礼仪风俗及主要特征的人,以简要而概括的方式速写一幅幅素描。它的题材涉猎非常广,从历史地理、社会人文到政治军事、商业经济,无所不及。所记近百个话题,每篇都独立成章,基本上按事件在作者研究过程中出现的先后次序而编写。伍德企图打破早期传教士对中国神秘化、浪漫化的记载,他认为他对中国的基于观察而得的真实记载比长期以来对它的遮掩神秘化更能为人接受。本书所记展现了中国19世纪早期一幅广阔真实而生动丰富的历史社会生活画卷,为研究那个时期的历史提供了第一手史料。

作者亲手绘制的中国孩童

(图源于《中国素描》第144页)






《岭南:华南及海南岛行纪》

(美)本杰明·库奇·亨利(Benjamin Couch Henry)著

索书号:I712.6/1172


Benjamin Couch Henry(本杰明•库奇•亨利,1850-1901)是一名美国传教士,汉名香便文。他于1873年到达广州,于1885年与哈珀一同创办了岭南大学的前身格致书院。1899 年护送生病的妻子回国后自己也病倒,于1901年过世。


《岭南:华南及海南岛行纪》一书是香便文于19世纪后期对中国南部所作的考察及旅行的记载。他在书的前半部分记叙了他和同伴沿珠江而上,自香港到广州,其后在广东境内各处一路上的所见所闻。书的下半部分是香便文和一位丹麦传教士于 1882 年10月和11月徒步考察海南岛的经历。香便文在书中详细记载了岭南的地表地貌、众多的山峰河流、树木花草和虫鱼鸟兽,近距离描写了城镇集市、寺庙道观,以及当地风俗习惯、社会风情和居民的生活状况。他还生动叙述了他们在旅行中的经历。此书不仅为对地理、历史及人文感兴趣的研究者提供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也是一本可供大众阅读的极为生动有趣的游记。







广州纪念海瑞的盛世直臣坊

(图源于《岭南:华南及海南岛行纪》第498页)





《辛亥革命前后的中国》

(美)约翰·斯图尔特·汤姆森(John Stuart Thomson)著

索书号:K257/310


John Stuart Thomson(约翰•斯图尔特•汤姆森,1867-1950)是一位美国传教士。辛亥革命爆发时,汤姆森正身在中国,因而对当时中国社会的巨变有着深刻体会。


在《辛亥革命前后的中国》一书中,汤姆森以一个外国人的角度,展现了清末民初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的方方面面。他在开篇中阐述了革命对中国意味着什么,革命后整个“共和”国家在各方面的重组等,并详细描写了中国辛亥革命的由来始末。在书中,汤姆森既论述了这个时期中国的工商业、财政、铁路交通运输、农林业和陆军海军的变化和革新,又叙述了现代教育、卫生疾病、公共事业、社会观念及女性社会地位的改变,从中可以让读者目睹辛亥革命后中国日渐近代化的进程。汤姆森也描述了外国人对中国新式教育、医学等方面做出的贡献,并谴责了鸦片贸易的不义。他还专门描述了外国人在中国的生活及他们眼中的中国城市和中国人,中国的内外政治及各国对中国的影响,批判了日俄等国对中国的野心。汤姆森致信美国各大报刊杂志编辑和政界人士,并引用他们的回应和孙中山先生之话呼吁美国承认这个新的中华民国。书中处处可以看到作者对中国的浓厚兴趣和他的人道主义情怀。全书附插图 66 幅。





广州珠江边上的现代化砖楼,几乎都有大阳台

(图源于《辛亥革命前后的中国》第557页)







《广州、澳门和西江》

(英)朱利叶斯·阿诺德(Julius Arnold)著

索书号:K928.9/4244


Julius Arnold(朱利叶斯•阿诺德,生卒年不详)撰写此旅游小册子并配了插图,省港澳轮船公司(The Hong Kong,Canton & Macao Steamboat  Co.)将此出版。此为第九版,印于1914年。


省港澳轮船公司创办于清同治四年(1865)秋,由英美商人合资。公司初以美商琼记洋行为总代理,收买了美国制造的内河轮船“金山”“白云”“火鸽”号等,这些船只行驶在省港澳航线上。它与葡萄牙和中国政府立约,在香港—广州、澳门—香港、广州—澳门和梧州—广州之间运转邮件。它的轮船也是当时唯一与欧洲经商的轮船,并对头等舱旅客有所研究。


这本小册子特别针对来东方观光的西方人,介绍了省港澳轮船公司提供的广州、澳门和西江旅游服务。它详细介绍了香港、广州、澳门及西江的公司所属的10多艘轮船,以及它们提供的不同观光路线和费用。书中有提及用餐、旅馆、导游、乘轿等服务,也提到对狗和自行车的运输。含插图 30 多幅,大多为公司的轮船照片,以及广州、澳门和西江风景,为书中内容增添了直观性和趣味性。百年之后,本书所提供的信息成了历史研究的宝贵资料。

广州北门

(图源于《广州、澳门和西江》第36页)




该展览的下半部分正在广州图书馆北8楼东山书苑展出,欢迎参观。



撰稿:阳志蓉

审核:陈智颖

排版:徐山河


跳转微信打开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中国记录 西人著述 中国研究 历史文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