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ElfeXu 2024-06-17 23:58 上海
6/17 晚,我会和几个朋友一起做场直播,作为 7 月成都 LIFE 教育创新大会的预热。
受 21 世纪教育研究院邀请,明晚我会和几个朋友一起做场直播,作为 7 月成都 LIFE 教育创新大会的预热。LIFE直播预告 | 教育创新你怎么看——黄豆包AI机器人PK教育专家
上周五开准备会时,佳梁陈述完他发起少年创业孵化器背后的理念,黄院长在表达共鸣之余发问:“咱们是不是太同质了?希望能有一些不同的声音,吵一吵辩一辩呀。”
同质?当然啦,AI 时代的教育一定和工业时代不同,这当然是共识。如果只聊大方向上的理念,多半会觉得“哦我们想的一样”,没什么可讨论的。但深入到细节,可以聊聊的话题还真不少。
例如:
- AI 究竟是会加剧还是有助于消弭教育不公?为了让它消弭不公,我们需要做些什么?
- 我们要用多激进或多保守的态度在教育中引入 AI?具体用在哪里、如何落地?
- 学生是用 AI 更高效地应试吗?还是有别的可能?AI 是否会对学生的认知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 老师是用 AI 来降本增效地备课吗?如果 AI 备课已经超过平均水平,那老师的价值在哪里?
- AI 时代所需要的人机协作甚至人机共生的技能和意识到底是什么?
- AI 时代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他们的学习动力是什么、社会应该为他们创造怎样的学习机会?
- ……
去年年初讨论这些问题时还感觉有些虚、雾蒙蒙一片。感谢过去一年国内大模型的长足进步,现在校园里的师生们真的已有不少用得上的 AI 技术,在实践过程中,有些答案已渐渐浮现。首先最重要的就是要动手:空想无用,实践了才能有心得。虽然依旧有太多需要持续探索的问题,但“在教育中要把 AI 用起来”已是我毫不犹豫的回答。
最近这半年,越来越清晰,我该做的事儿,就是去探索一条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人机协作的终身学习之路。
好奇心,是因为在一个可以醉生梦死的时代,我们需要一些内在的、原始的驱动力,来驱动自己走向星辰大海。
人机协作,是因为用对方法,AI 就可以是好奇心的礼物,是我们前进路上的同行者。
终身学习,则代表了在高度不确定和模糊的时代里一种笃定的态度:“我知道世界一直在变,因此我一直有新东西要学。挺好的,终身学习,我乐在其中。”
具体怎么做、我已经获得哪些心得?
期待明晚的直播,还有 7 月 18~20 成都的 LIFE 大会,我们好好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