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天玑 2024-09-25 09:23 浙江
沪铜回升到7.7万。
从最高点8.8往下走到7.1的时候,我差点在7.3出仓一小部分以降低成本(成本6.99)。
后来想想,事先的判断没有出错,只是市场情绪转变导致了价格变化,且没有在8.5+时把握机会点,出掉一部分以压降成本。
后续沪铜在8+后,我计划先出掉5%,20%的目标分解成4个5%,以此类推,第一阶段的目标是先出掉20%,将成本降到5.5左右。
这样有助于扛住压力,看后续市场情况,降息后对大宗商品短期内是利好,只不过中长期要看全球市场复苏情况。
伦铜操作如上。
人民币逼近7。几天前7.1的支撑点位被破后,市场出现了自营盘和客盘的“负反馈”循环,导致人民币进一步升值。
下一个需要关注的点是支撑点6.95,这个点很重要,但心理上的关卡是7,一旦破7,或将触发投机性资金大量涌入,导致人民币被动大幅升值,这不是什么好事。
另外需要关注的是:今年9月以来,国有银行在3个月掉期交易中的美元净买入量,不仅远超季节性常态,更刷新了历史记录。
或许是想在年底前多准备一些美元,这样面对未来复杂的情况,能有更好的应对举措?
总的来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的连续反弹已超出了基本面的支撑,市场会出现明显的恐慌情绪。
美股方面,我这段时间基本没操作。
英伟达重回120美刀,亚马逊、苹果、微软等都在往历史高位靠近或修复,谷歌还需要时间。
AMD自从上次136买了目标仓位的20%后,就一直在上涨,我没再买入,现在158美刀,感觉太贵了,140以内会考虑再买入,本来也就是做个备胎,不想在它身上消耗多少弹药。
meta站上560+美刀后,一直在给自己做心理按摩,没办法,眼看着有加仓的机会,结果鸭子飞了,短时间内从500突突突干到了560+,我只能干瞪眼,然后继续耐心等和调整自己的心理预期。
台积电181美刀。在这货身上也是砸了巨资,从一开始占总仓位的2%,一直加仓到8%,成本145美刀。
没办法,基本面没变而市场恐慌情绪把它砸出个大坑,我不买就是傻。
第一步是计划190美元以上开始出仓,分4次,每次5%左右,一共出掉20%,把成本降到105左右,这样可以扛得更久,空间更大,更灵活。
特斯拉,又减持了些,今年初已经进入负成本阶段,账面浮盈再落袋为安一部分也好。会卖它,纯粹是因为它波动幅度太大,我现在不喜欢这种大起大落的。
港股这段时间涨得凶。
我只持有腾讯,年初进入负成本阶段,昨天站上400后出了一小部分,把账面浮盈落袋为安,后续暂时没有打算卖。
两三个月前看中了美团,但一直没有下手。美团和拼多多,都属于踩中了大势这个风口的企业。
大环境不好,“灵活就业”的人多,美团的核心资产就是他们;拼多多以客户为中心,踩中消费降级的风口。
年初决定了要远离中概股等,后续就不会考虑再碰,赚不赚钱另说,主要是糟心。
大A昨天暴力拉升。
茅台涨了8.8%,我一看,离自己准备清仓的1500+还远着呢。对于茅子,年初1700+没清仓,真是…后来降到1600+,现在1500+就准备全清。
这货原本我打算留给我儿子的,现在觉得,还是算了,不要去害他,哈哈哈。目前茅台的持仓数量和腾讯的差不多。
对于大A“印钱炒股”、“贷款炒股”这类,我个人不喜欢表面的喧嚣。
就问两个问题,自行斟酌:
一是否会因此改变它融资市的本质,宏观趋势会因此扭转吗?
二是我们所面临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社会分配等深层次的问题会因此解决吗?
再想想这次的政策包对解决这些有没有效果?
然后就知道该怎么做了。只想说,在粪坑里捡黄豆,要做好风险管控,确保自己能捡到豆的同时,不被灌一嘴。
更要注意的是,有些机构会不会因此做起“拿巧克力冒充?,先忽悠过关再说”的暗度陈仓勾当,不好说。
从上个月的央行爆买5000多亿国债,到这个月的一系列操作。
我只能说,在大多资产价格下跌、失业率上涨、生活必需品价格涨……的时代,希望钱能去到它该去的地方。
而不是在经济体系中空转,还凭空推高了物价,不然找不到好工作还要承受更高的物价和生活成本,生活会很艰难。
在高铁上闲来无事写个随笔,高铁也快到目的地了。
就这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