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天玑 2024-09-27 06:40 福建
昨天大A又硬了一把。
茅台涨了9个点,我原计划1500+开始出仓,最后1485+开始出5%,1495+出5%,1505+出10%,1515+出10%,到1525+出10%,一共出了40%
余下的60%,准备今天接着出,昨晚又出了许多政策,预计今天上午整体情绪会高潮,是个很不错的出仓机会。
大A就是这么疯批,要么干爆空头,要么干爆多头,都是一顿猛操作,少有循序渐进。
节奏上,设置了1530+出10%,1540+出10%,1550+出10%,1555+出5%,1560+出5%……直到清仓为止。
我很少一股脑卖出,习惯按节奏分批次,这样的操作,好处很多。
总的来说,过去几年,在大A还是赚钱的,主要是最近七八年:
有之前写过精准在580-630元逃顶获利颇丰的宁德时代,有盈利一般的中国中免,还有割肉的中国平安,以及账面总盈利0.75个小目标+的茅台。
原本可以盈利更多的,结果茅台股票价格掉得太厉害,导致账面浮盈减少,落袋为安的就少了。
现在的政策挺多,发钱、发优惠券、减税这类让利于民的事,我觉得挺好的,多多益善,只要把那些搞无效基建的钱拿来改善民生,都算好事。
如果努力改善营商环境,多创造就业岗位,向底层输出购买力,做好社会福利保障制度,让人有钱花,有钱敢花,会是更好的长久之计。
还是有很长的路要走。现在新公司法也挺…不可不重视它的影响,横向纵向全穿透。
想想,也是到了该和大A说再见的时候,去年底的总结中我就写了这点,准备彻底远离它。对它的心情,恰如标题所写。
你可以爱一个人,但仍然选择和他说再见;你可以时常想念一个人,但仍然庆幸他已不在你的生命中。
说起炒大A的经历,印象比较深的都是亏损:08年亏麻了,然后跑去买房;15年亏麻了,又跑去买房。这次赚了,不准备买房了,哈哈。
清完茅台后,还剩沪铜,找个合适的时间也会清掉。慢慢远离这类消耗太多时间和精力,且波动大、确定性弱的投资。
个人精力有限,这段时间以及后续一段时间,会往确定性强的方向投资,前两个月清掉大饼,回笼资金,也是这个思路。
每天的涨跌很难解读,最好的做法是坚持自己的分析,在没有重大变化之前不要摇摆不定,止损或止赚离场都需要魄力。
现在手头有充足的弹药,在未来一段时间可以看自己中意的猎物。
至于大A,有机会的时候,抓紧赚钱,注意风险管控,抓好交易型机会:
GJ队买了那么多,不会是要来做慈善的,最终也是要赚钱的。
“吃饭行情”注定了,有人能吃,有人是饭。杠杆从未消失,只是从一个地方腾挪到了另一个地方,或者在等待毁灭。
昨晚看盘时翻了会书,大概内容是说:
纵观全球,发达国家主要用代表着政府信用的国债,充当货币锚;发展中国家主要用代表着西方政府信用的外汇资产,充当货币锚。
但是,一旦后者的锚定物改转为前者转变时,即以债为锚,那再跨出下一步,就是有些国家发生过的“无锚印钞”现象。
昨天买了恒生科技指数和恒生医药,二者的比例约8.5:1.5,个人认为港股的确定性比大A 强。
后续看情况再看是否加仓,目前这俩买的量也不小,短期内捞一把,不会长持。
美股中概股涨得很凶,历史上多次猛涨后暴跌,现在情绪是到位了,但基本面没有发生改变,所以没打算碰,不想再在这些东西上耗费时间和精力了,只做自己确定的事。
台积电189出了5%,成本终于压降了一些,原来大跌时我不断加仓,虽然成本降到145美刀,但总仓位占比和总成本太高,有点影响到后续的操作。
这次减持后,计划190+减持5%,195+再减持10%,这样把空间撑大,总仓位占比降低,给后续的操作留够空间。
AMD又涨,没有加仓的机会。以上是我个人账户的情况。
家庭账户也做了一些调整,这个账户之前写过,以科技、生物制药和消费三类为主。读者之前有问到这个账户的一些操作,可能也想了解,那就一并写写:
美股生物制药类最近涨得也还不错,减持了一些强生股票,大概10%,成本压降在低位,辉瑞也减持了5%左右;
消费股只持有沃尔玛、亚马逊、Costco,最近消费股也涨得不错,各减持了5%沃尔玛和Costco。
目前这几个成本都已经做得很低,大多只有目前股价的20%左右,空间够大,方便长期持有,其他没操作。
至于这轮政策下,房地产会怎样?
房地产差不多就那样了,没什么好说的,翻来翻去,都是那些陈年老豆腐,翻多了发酸,没什么新意。
房地产出清进入下半场,开始由政策(保房价、限跌令等)主导转向市场主导,在市场主导面前,任何政策都只能是聊胜于无的水平。
因为基本面没有发生改变,收入和钱包、供求关系都还没有得到扭转。
就这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