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天玑 2024-10-03 10:50 福建
昨天清了融创和信达,因为看不懂。
在留言区回复及时更新了,不知道能有多少人看到,有一个是一个。
现在很怕写太详细,大伙盲目跟风,等下踩坑里去。
今天减持了50%香港恒生科技指数,分20%和30%两步,把空间撑大,给后续的50%留出操作,因为体量比较大,所以会更注重安全。
目前为止,恒生科技指数一共吃了27个点的涨幅。接下去几天看情况再决定操作。
很少玩短线,港股这把一开始就是奔着短线捞一把来的,没打算长期持有,写过。
可能后续我会踩空一些,但已经知足了,钱是赚不完的,一个人不可能把所有钱都赚了,留点给别人赚,懂得知足,风险会小很多。沉浸在一片涨声中丧失警惕,是最危险的时刻
后续港股会长期持有的,就腾讯这只股票,现在负成本阶段,随便它涨跌。
很多人好奇,我后续的资金情况怎么安排。这个其实也说过了,继续全球多元化配置。
这轮从大A到港股,再最终做以美元资产为压舱石的全球多元化配置,是一开始就规划好了的。
我从小挺喜欢军事的,这点无形中让我有所受益,在着眼全局的同时,也很注重细节,用比较时髦的话来说,叫宏观调控与微观操作。
作为统帅,打仗的时候不能只想着突破眼前的障碍,还要考虑最终的目的,所以路径就不拘泥于形式,可以迂回、包抄、诱敌深入、围堵……如“四渡赤水”。
对应到投资上,就是不局限于短期投资和大A一隅,要有长期布局和全球眼光。
我的做法是从大A有序撤退吃到涨幅的同时,借道港股,在借道这个金融自由港的同时,趁着大A行情好再捞一把,然后安全撤离,最终去往全球多元化配置的场上。
可能之前的几篇更新,有些人看不懂我究竟要做什么,在这就说个明白。当然,说了也不一定明白,很多事要自己经历过才能领悟。
过去两年,随着总资产体量翻倍,我无形中也有了些进化的感觉。回头看两年前的自己,竟觉得有些幼稚。
以前更追求收益,现在更看中安全,收益排第二,这个和社会发展规律也很相似:
当经济增长强劲时,投资人心态乐观,理财更看重高收益;当经济增速放缓,“暴雷”声不断时,投资人如惊弓之鸟,开始意识到本金安全的重要性。
但是,实际上无论经济增速如何,“防御型”资产,一定是在“进攻型”资产之前先做安排。
本末倒置很容易让自己陷入困境。
写个短篇,权当通知。
就这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