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天玑 2024-10-11 21:39 广东
大A清仓后,剩下的就是悠哉悠哉喝茶,隔岸看烟花。
我也不知道大A后续会怎么走,从一开始就说了,看不懂,实在看不懂,确实超出我所学的现代金融学范畴。
但行动无疑是个人看法的最佳注释。所有的个人操作过去这段时间都已经写得很清楚,运气也不错,茅台等都卖在相对高点上。
要问后面会不会还有行情?“毕竟xx想拉涨之类的”,我的回答还是不知道。
我只知道,不能沉迷宏大叙事,会害了自己。
今天又看了一遍电影《让子弹飞》,看着看着睡着了,直到“白花花的银子都散给了穷人!作孽!”这句台词,把我惊醒过来,于是起来码码字。
好词!
这段时间经常会在后台看到读者反馈,某某房产自媒体过去几年带他们去团购买房,现在房子要么烂尾,要么价格腰斩…
有被带去买了珠海北围的,有北京周边北三县的,有重庆的,有漳州厦门湾的……一个个都是大坑。
看到这类留言,现在只能划走,不是我不想回复,是无能为力,我能做的就是事情发生前之前及时提醒哪些是坑,至于发生后怎么解决,爱莫能助。
就像烂尾楼打官司一样,在法庭上,法官、原告、被告、旁听人员、书记员,看法全是一致的,可是,有什么用呢?
这一屋子人,压根没法去做这件正确的事,因为能做正确事的人,不在这个屋子里。
我喜欢写一写公众号,一来是让自己有个表达渠道,当一种放松的方式;二来顺带用自己的信息差,给读者提醒需要注意的坑。
如果打开后台,大多是投诉其他房产自媒体的内容,那真没法回复,人家是靠这个赚钱的,我总不能去砸人饭碗吧?
再说了,其他房产自媒体做的事,关我啥事?跑来给我倾诉情绪垃圾,不仅不合适,还很不礼貌,哈哈。
成年人要学会为自己的行为买单,我常说“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做事,尤其是风险承受能力”,就是这个意思。
... ...
07年春节后不久(写完这篇去看了一下建仓时间,是3月份),第一次涉足美股,我买的第一只股票是微软。
刚开始的三个月,涨势喜人,我每天也乐呵呵地,追涨得很凶,每个月的收入超过一半投进去。
第四个月开始跌,我有点慌,安慰自己是前三个月涨太凶了,所以技术性回调,于是继续加仓。
第五个月又跌,只能继续给自己做心理按摩;要命的是第六个月继续跌,我在犹豫“要不要继续加仓”中度过,每天都很焦虑,时不时会打开界面看看。
之所以会印象很深,是因为刚好涨了三个月,又跌了三个月,很对称,然后,第七个月上涨,我把握不准后续是要继续涨,还是要跌,于是没买。
第八个月,暴涨,大暴涨的那种,我悔得差点把前女友的大腿拍断。可以想想那画面:一个二十岁出头的小伙子,因为加仓少,错过了百万美金的遗憾。
第九个月,跌,我想认为有前车之鉴,后续肯定是要涨回来的,于是果断加仓。
结果下一个月就涨了。那会觉得自己真tm的是股神!
报应来得很快,08年一开始就连续两个月的大跌,直接把我挂在高点的东南枝上,嗯,就是“遥知兄弟登高处”的那种高处,高位站岗。
紧接着,市场或许有点小反弹,但很快一路下跌,我的裤衩都跌没了。大摩的同事和朋友们都在说这是抄底的好时机,我也是买呀买,钱越投越多,一直买到09年初。
市场一直跌到了09年春节后,那段时间真是心灰意冷,哈哈,后来我们知道,这遇上了08年全球经济危机。
从一开始每天醒来看涨了没有,到后来连界面都不想打开。身边的好些人,熬不住了,分分割肉。
我那会买进去的,已经是一整年多的收入,想割肉实在遭不住,都是辛苦赚来的钱(详情:搞钱)。
09年春节后不久,我决定先不管这事,专注主业的事,刚好事情又多又忙,很快就把这事忘一边。
10年春节,拜访朋友的时候,说起股票,才想起自己还持有微软的股票。
打开一看,哇喔!不但回本了,还赚两三倍。那一刻的想法,是我祖宗庇佑!还真是疼我这个孙子,哈哈。
果断套现60%出来,里面包含所有成本和一倍利润,剩下的40%放里面,我想可能还有机会复制神话。
不得不说,年轻时赌性太重,赌徒心态,只记得甜,忘了挨打的痛。
事实是,我想多了,此后两年时间,微软的股价一直在震荡,直到12年初才创新高,并在此后一路跌跌撞撞曲折上涨。
直到现在,我还认为这只股票和我有缘分,如果是在大A,可能我就彻底埋在原地,无法翻身。
多年后回头看这段经历的操作,用刘慈欣在《三体》中的话说,就是“这种方法虽然简单,却展示了数学中的一种用随机的蛮力对抗精确逻辑的思想方法”,
后来,我们称之为“定投”,挺有意思的。即“一种用数量得到质量的计算思想”。
16年后,手头的资金越来越多,开始给家庭做全面的资产配置,逐步买入一些美股,对于微软,从那会开始持续加仓,一直到现在,每年都买点,无论多还是少。
一种信仰吧,对科技的信仰,尝过甜头,学会顺着麦穗找麦田。踩坑也随着年岁增长,越来越少。
说到这,最近经常有读者让我聊聊全球较成熟的资产配置类型,如保本型、进取型等,我在想要不要写这个话题,也看看你们的兴趣。
至于套现的那部分资金,480多万美金,11年初买了一块小农场的地(和现在到处上万英亩的地比,确实是小农场),永久产权。
现在看,还算比较优质的,平均每年的涨幅都还算可以。
老美东北部的牧草和乳牛带,因为地处工业最集中的大城市群,所以当年一直都是热门,价格也较高。
如今,西海岸的加州农业区的才是国人投资土地的热门首选地,农业的主要产业类型是蔬菜种植业和葡萄酒。
至于为什么买地,那会我就想人类的一切社会活动,归根结底,其实都是为了争一块好地,延续生存和文明。自己有个做地主的梦吧。
而且钱回来买房也麻烦,国内有钱,最好还是分散投资。
那会国内的环境和氛围,挺好的,人民币资产因资产负债表扩表期而处于上升趋势,一直持续到18年。
回想起过去,时代的涛声混杂江湖的水气,那些年,人们相信机遇丛生,天高海阔,无处不可闯荡。
我是幸运的,吃到内外两波发展红利期,尤其是21年后,海外的这波科技股和大饼(BTC)狂潮。
所以,在能力范围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助学、助农、公益慈善,写写公众号,提示一些风险…
也算幸运地找到了那些能够滋养自己,同时又很有意义的事情。
就这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