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嗅 2024年10月17日
梅子三千年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文章讲述了梅在《诗经》及历史中的多种角色与意义。梅是人们获取糖分的来源之一,《召南·摽有梅》是一首求爱诗。梅在多部作品中出现,形象多为正面。我国种梅历史悠久,梅曾用于烹饪、祭祀,后用于观赏,还被赋予多种文化意义。

🥰《召南·摽有梅》是一首委婉大胆的求爱诗,以梅起兴,表达女子渴求爱情的心情,且主人公心情随时间变化而愈发急迫。

👍梅在《诗经》中多次出现,如《秦风·终南》《陈风·墓门》《曹风·鸤鸠》等,其形象多为正面,具有不同的寓意。

😮我国种梅历史超过三千年,考古发现梅核,且商朝时梅已用于烹饪,但新研究对传世《尚书·说命》的真实性提出质疑。

🌸梅后来主要用于观赏,如《西京杂记》中记载的多种梅花,唐宋之际咏梅诗词众多,梅成为民族性格和传统文化精神的符号。

🤔梅被赋予多种意义,如以梅之酸喻心之酸,也有从青梅寓意精神清新的达观,且梅子在现代有了新的用途。

《诗经》的年代,水果是人们获取糖分的来源之一,但梅这种水果却扮演了除此之外更重要的角色,我们来看看其中的经典之作《召南·摽有梅》:

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摽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

摽有梅,顷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谓之!

“摽”是落下的意思,“摽有梅”就是梅子掉地上了。全诗大意是:梅子落地纷纷,树上还留七成。有心追我靓仔,不要耽误良辰。梅子落地纷纷,枝头只剩三成。有心迫我帅哥,今儿切莫再等。梅子纷纷落地,收拾要用簸箕。有心追我佳人,开口莫再迟疑。

这是一首委婉而大胆的求爱诗。暮春,梅子黄熟,纷纷坠落,一位姑娘见此情景,敏锐地感到时光无情,而自己青春流逝,却嫁娶无期,便不禁以梅子兴比,情意急迫地唱出了这首怜惜青春、渴求爱情的诗歌。全诗三章,每章四句,以梅起兴,从第一章“摽有梅,其实七兮!”到第二章“其实三兮”,再到第三章“顷筐塈之!”真是时不我待,时光催人急。

主人公的心情也随着时光的流逝而起了变化,首章“迨其吉兮”,尚有从容相待之意,次章“迨其今兮”,已见焦急之情,至末章“迨其谓之”,可谓迫不及待了。在这首诗里,梅与情欲联系在一起。

梅还在《诗经》中多次出现,《秦风·终南》中有“终南何有?有条有梅。”意思是终南山上何所有?茂盛山楸和梅树。以根深叶茂的山楸和梅树暗寓对秦公尊严身分的褒扬,有以伟物兴伟人的奉承之意。

《陈风·墓门》里有“墓门有梅,有鸮萃止。”意思是墓门前长着梅树,猫头鹰在树上住。据《左传·桓公五年》载:“陈侯鲍卒。再赴也。于是陈乱,文公子佗杀大子免而代之。”作为一首政治讽刺诗,此诗以猫头鹰住在梅树上暗讽陈佗窃取了国家,梅的形象也是正面的。

《曹风·鸤鸠》有“鸤鸠在桑,其子在梅。淑人君子,其带伊丝。其带伊丝,其弁伊骐。”意思是“布谷筑巢桑树上,小鸟嬉闹在梅枝。贤明高尚的君子,腰间大带系素丝。腰间大带系素丝,头上帽儿黑皮饰。”小布谷鸟忽而在梅树,忽而在酸枣树,小鸟尚未成熟,故行动尚无一定之规,反衬内修外美的“淑人君子”对于安邦治国佑民睦邻的重要作用。尽管是反衬,但拿来与淑人君子作比照也必须高贵,所以小鸟嬉闹的树也是高贵的梅树、酸枣树,在这里,梅的形象也是正面的。

《小雅·四月》有“山有嘉卉,侯栗侯梅。废为残贼,莫知其尤!”意思是“好树好花山上栽,也有栗子也有梅。肆无忌惮为残贼,还不承认是犯罪。”这是周朝一个小官吏行役江南,遭遇变乱而滞留难归,作诗以诉说痛苦的心情,他以山间美好的花卉、栗、梅无故遭到摧残,而“残贼”还不自知其罪,喻自己为残贼所挤,无过受害。在这里,梅的形象也是正面的。

梅是蔷薇科、李属木本植物,与李、桃、苹果是远房亲戚,原产地是我国中南部至印度支那北部,主要生长在温带生物群落中。好玩的是,梅的英文译为Plum,与李一样,梅与李都是蔷薇科李属植物,如此命名倒也有点“出处”,但称“Japanese plum”,把它视为日本李则是张冠李戴了,日本梅是从中国引种的,为现代植物命名的外国人初识梅是从日本看到,因此闹出了笑话。

《诗经》里的种种有关梅的记载,说明我国种梅历史超过三千年。更早的历史则要靠考古成果了,1979年,考古工作者在河南裴李岗遗址发现梅核,距今七千年,但究竟是当水果吃还是用于烹饪无法作定论。《尚书·说命》有“若作和羹,尔惟盐梅”,这是商朝高宗武丁任命傅说做宰相时的一段训谕,说宰相好比做肉汤用的盐与梅,帝王要治理天下、成就大业,全靠贤相能臣的辅佐,这说明商朝时梅已经用于烹饪。

遗憾的是,新的考古研究,已证明传世的《说命》篇系东晋伪作,并非《尚书》本来面貌,所以不能以此证明商代就用梅子调味。1975年,考古工作者在安阳殷墟商代铜鼎中发现了梅核,这也印证了《尚书》的说法,这说明早在3200年前,梅已用于烹饪。

周代,梅还用于祭祀。《周礼·天官笾人》有“馈食之笾,其实枣、栗、桃、干䕩、榛实。”这里所说的“干䕩”就是梅干。

随着食用醋的出现,梅的主要作用倒不是用于烹饪,大家更多的是欣赏梅花。《西京杂记》载:“汉初,修上林苑,群臣各献名果,有朱梅、紫叶梅、紫花梅、同心梅、丽枝梅、燕梅、侯梅。”算起来有梅花七种,这主要是为了赏花和叶,如果为了赏梅子,结出来的果都一样就没什么奇特可言了。陶渊明《蜡日》有“梅柳夹门植,一条有佳花。”更直接说出种植梅树和柳树是为了观赏。

唐宋之际,各类咏梅诗词可谓汗牛充栋,梅花与松、竹、兰、菊等一起,又是“岁寒三友”,又是“四君子”,成为民族性格和传统文化精神的符号。宋真宗朝的林逋,隐居西湖孤山数十年,种梅放鹤为伴,人称“梅妻鹤子”,他咏梅八首,其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等名句算是把梅花写绝了,“暗香”和“疏影”成了梅花的代名词,梅花几成“国花”,成为历朝历代的共同欣赏和崇拜的图腾。

而梅子也从单纯的烹饪水果被赋予了更多的意义,比如以梅之酸喻心之酸,南朝鲍照《代东门行》就有“野风吹秋木,行子心肠断。食梅常苦酸,衣葛常苦寒。丝竹徒满坐,忧人不解颜。”这是以食梅、衣葛喻生活的悲苦与凄凉;白居易《生离别》有“食蘖不易食梅难,蘖能苦兮梅能酸。未如生别之为难,苦在心兮酸在肝。”这是以黄柏之苦与梅之酸譬喻离别远行的怆痛。

以梅之酸想到人生之酸这是一种悲观,而从青梅刚长出寓意精神的清新则是一种达观。晏殊《诉衷情》里的“青梅煮酒斗时新,天气欲残春。东城南陌花下,逢着意中人。”28岁的晏殊,春末夏初青梅上市之时,在东城南陌上喜遇意中人,情人相聚,分外欢欣。方夔《春晚杂兴》里的“薄酒似饧聊取醉,青梅如豆正尝新。”即便是薄酒也可以取醉,青梅虽小但却是尝新,一事一物从不同角度欣赏,自有不一样的情趣。

宋人尤喜青梅佐酒或青梅煮酒,司马光《看花四绝句呈尧夫》有“手摘青梅供按酒,何须一一具杯盘。”范成大《春日田园杂兴》有“郭里人家拜扫回,新开醪酒荐青梅。”姜夔《鹧鸪天》有“呼煮酒,摘青梅,今年官事莫徘徊。”把青梅煮酒写绝了则应算苏东坡,建中靖国元年正月初四日,从海南遇赦北归的苏东坡再走大庾岭梅关古道,他见岭上梅花都已结果,于是作《赠岭上梅》:

梅花开尽百花开,过尽行人君不来。

不趁青梅尝煮酒,要看细雨熟黄梅。

在历尽人生跌宕起伏的苏东坡看来,梅花只是比别的花开得更早,人的际遇也与时序一样各有千秋,青梅可以煮酒,熟梅则更甜些,也都各领风骚。所谓的审时度势,岭上梅并无法做到,都是人在取舍。此时的苏东坡再无尤怨,能够让他自此退出江湖,他就知足了。

历史总会有些奇妙的轮回,现代人精神上倒不需要寄托在梅身上,春天赏梅花,夏天喝酸梅汤倒是成了新的时尚。梅子的果酸太多,直接食用受不了,拿来泡酒,用盐水泡成酸梅成了主流的用途,我们欣喜地看到,国产的梅子酒的风头正逐步超越日本梅子酒,酸梅酱也更多地用于烹饪,自然的果酸比醋酸更为温柔,也因此更受欢迎。

这种红了几千年的水果,有东山再起的迹象,我倒是主张大力彰显梅文化,哪一天梅的英文从Plum改为Mei,不再指鹿为马,才算为梅正了名,我们的文化自信才算有了成果。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诗经》 文化意义 烹饪用途 观赏价值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