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嗅 2024年10月17日
被传言凭空造出的成渝行情:东厂西迁?天价拆迁?经略西部腹地?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近期,网络上流传着成都多地进行拆迁,部分网民声称获得超千万赔偿款,引发“一夜暴富”的讨论。然而,成都相关部门已对此辟谣,称网传的拆迁图属实,但并非同时进行,且天价拆迁款等说法多为网络“跟风”或“玩梗”。多位成都房地产业内人士也表示,成都并没有大拆大建,拆迁款也没有网传的那么高。同时,一些自媒体炒作“川爷”崛起论,声称中央支持四川投资2.15万亿元搞建设,并宣称大量沿海企业将迁至四川。然而,这些说法多为旧闻嫁接或虚构事实,例如部分企业内迁计划被证明并不属实,招工规模也存在夸大。实际上,四川、重庆的战略地位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规划愿景不容否认,但“东厂西迁”的说法并不现实。近年来,成都城市性质已明确为“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但其发展需要长期规划和投入,并不能依靠虚假信息炒作来实现。

🤔 **拆迁图属实,但并非同时进行,天价拆迁款说法不实**:近期网络上流传的成都拆迁图确实存在,但并非同时进行,而是分散在一年内或更长时间内陆续进行。网传的天价拆迁款等说法多为网络“跟风”或“玩梗”,并非真实情况。

🤨 **“川爷”崛起论多为旧闻嫁接或虚构事实**:一些自媒体炒作“川爷”崛起论,声称中央支持四川投资2.15万亿元搞建设,并宣称大量沿海企业将迁至四川。然而,这些说法多为旧闻嫁接或虚构事实,例如部分企业内迁计划被证明并不属实,招工规模也存在夸大。

🧐 **“东厂西迁”的说法并不现实,成都发展需要长期规划和投入**:四川、重庆的战略地位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规划愿景不容否认,但“东厂西迁”的说法并不现实。近年来,成都城市性质已明确为“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但其发展需要长期规划和投入,并不能依靠虚假信息炒作来实现。

🤯 **炒作“川爷”概念、东企西迁说,最终目的在于拉抬成渝房价**:编造“川爷”崛起论、东企西迁说,炒作成渝板块概念,拉抬成渝概念股票,无中生有提出所谓的豪横拆迁补偿案例,最终目的都在于拉抬成渝的房价。

🤔 **企业迁入、产业发展需要地方政府提供配套,高拆迁费并不现实**:如果真的存在所谓的东企西迁,有大量的产业、企业进驻四川尤其是省会成都,有关部门和房企不可能先行就把拆迁赔偿定出前所未有的天价。道理很简单,企业既然都来了,产业又很多,加上已上规划、计划的重大基建项目,地方财政必然需要服务企业和产业先行掏出大量的真金白银来提供配套。这种情况下,如果要搞大规模拆迁,拆迁费越低,应当越合心意;反之,拆迁费越高,就越可能意味着企业和产业得不到足够的土地和空间。

🧐 **成都的拆迁补偿一直以房票为主,高拆迁费会造成不公平**:一直以来,成都的拆迁补偿都是房票,或者等价于房票的现金补偿。如果现在把规矩搞坏了,拆迁费用飙涨,这不可避免会造成之前的拆迁户居民会向征收部门提出补偿要求。这是可以承担的后果吗?

网络流传一张成都拆迁图显示成都多地进行拆迁,并有部分网民表示获赔偿款超千万,一夜暴富。

对此,成都相关部门10月16日予以辟谣。

财联社10月16日报道,网传的成都拆迁图,项目属实,却是一年内或更长时期内陆续产生的。对于网传天价拆迁款等事宜,记者发现,多数属于网络“跟风”或者“玩梗”。

第一财经同日报道,多位成都房地产业内人士表示,成都并没有网上传言的大拆大建,且拆迁款并没有网传的那么高。“一般都是那种几十年的老房子,还有旧的农贸市场。”

《证券时报》10月16日报道,成都本地一些自媒体近日炒作所谓“川爷”崛起论,主要说的是中央支持四川投资2.15万亿元搞建设、明确未来10年中国发展的战略腹地、重工业大转移至西部等内容。这些要么属于旧闻嫁接,要么则虚构事实,如很多企业内迁至四川的计划被证明并不属实。

明明没有“东厂西迁”,为什么要编故事?

受川渝概念、四川概念、成都概念的影响,10月16日相关股票迎来了一轮上涨行情。

但这显然不可能持续下去,因为网传的很多说法,被证明根本不属实。比如包括很多朋友传播的沿海大企业内迁至四川的路线图,很明显就是虚假的,因为那里边居然还有早就陷入财务困境的某大型集团企业。

还有,某家在深圳招工规模数百人的企业,居然被说成了要在四川招工数万人。这个名单还有广东知名企业TCL,虽然这家企业确实有数万人的用工规模,但是包括的是研发、生产、销售很多环节,网传名单也宣称TCL会在四川招工几万。

怎么说呢?编造这个名单的人,其实多半对于广东、浙江、江苏、山东等制造业强省的实体企业运作情况并不是太了解,甚至也不是很了解成都本土以及四川绵阳、宜宾等地的产业、企业情况。编造者显然不太清楚,比如宁德时代已经在成都、宜宾等四川城市建厂,这个新概念的名头岂不是更响亮?

还有既然要吹嘘、夸大招工规模,其实中车集团在成都就有设厂,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另一极重庆市也有更多这等体量的企业,为什么编造者不拿现成的企业说事,而要为招工规模现在只有几百人的深圳某企业,编造出一个万人招工计划呢?

四川、重庆的战略地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规划愿景,当然不容否认。这其中,这个过程中,必然要不断致力于充实川渝两省市的产业基础。

但这不可能是各种房产中介人士吹嘘的什么“东厂西迁”。如果行政指令下,企业、产业迁移可以轻而易举地克服水土不服的问题,那么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何必要进行那么多年?

“川爷”的水究竟能有多深?

9月27日,国家层面批复了《成都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10月12日,成都市政府新闻办举办了相关新闻发布会对上述规划进行了解读。《规划》确定成都城市性质为“四川省省会,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城市核心功能定位为“西部经济中心、西部科技创新中心、西部对外交往中心、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要求成都市“不断提升国家中心城市国际竞争力和区域辐射力,发展成为充分体现中国特色、时代特征、成都特质的可持续发展世界城市”。

近日,四川正式印发《2024年四川省加快前期工作重点项目名单》,择优筛选纳入330个拟在未来2至3年开工的重大项目,估算总投资2.15万亿元。

这就是近期很多人炒作“川爷”概念的起源。

这里需要厘清的问题在于:

第一,四川省2024年加快推进的重点项目,估算总投资2.15万亿元。这笔钱并不都是财政拨款,有些需要通过债券方式转化而得,更多的应当是吸引社会投资。

第二,这种投资计划,很多省都有,金额也不都比四川低。

比如,《广东省2024年重点建设项目计划》今年上半年出台,共安排省重点项目1508个项目,总投资8.1万亿元。

今年年初,陕西省就提出,今年陕西省级重点“四个一批”在库项目1282个、总投资3.96万亿元。

第三,很多省份今年的重点项目投资金额虽然相对较低,大体在几千亿元,但究竟这其中涉及到的中央财政拨款、地方配资、银行信贷、发债转化的比例是多少,其实并不完全一样。

从这个意义上讲,四川省2024年总投资2.15万亿元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并不能证明一些市场人士、自媒体人士宣扬的“川爷”独大或者占据了某种特殊优势、地位的说法。

为什么天价拆迁赔偿是决不可能的

编造“川爷”崛起论、东企西迁说,炒作成渝板块概念,拉抬成渝概念股票,无中生有提出所谓的豪横拆迁补偿案例,最后目的都在于拉抬成渝的房价。

实际上,编造这套说法的人,其说法内在是存在矛盾的,也就是说,如果真的存在所谓的东企西迁,有大量的产业、企业进驻四川尤其是省会成都,有关部门和房企不可能先行就把拆迁赔偿定出前所未有的天价。

道理很简单,企业既然都来了,产业又很多,加上已上规划、计划的重大基建项目,地方财政必然需要服务企业和产业先行掏出大量的真金白银来提供配套。这种情况下,如果要搞大规模拆迁,拆迁费越低,应当越合心意;反之,拆迁费越高,就越可能意味着企业和产业得不到足够的土地和空间。

还有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成都市的人口规模从2010年的六普到2020年的七普,增长了数百万人,城市建成区的扩张幅度也很大。也就是说,成都的城区扩张,尤其是过去的远郊,现在也变成了市区,这不过是几年、十几年的时间。一直以来,成都的拆迁补偿都是房票,或者等价于房票的现金补偿。如果现在把规矩搞坏了,拆迁费用飙涨,这不可避免会造成之前的拆迁户居民会向征收部门提出补偿要求。

这是可以承担的后果吗?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成都拆迁 川爷概念 东企西迁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房价炒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