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胆表达下,我感觉互联网上似乎讽刺“大厂人”已经成为了一种新的傲慢,比如,我常听说的——大厂人都是标准件,离开了平台啥都不是。
但仔细想真的是这样吗?我们换个角度来想这个事情。
如何定义标准件?是指能力只适用于某一个细分岗位,不具备迁移能力?
那在社会分工如此细化的21世纪,是不是大多数人都是自己岗位上的标准件?
因为我们在学校习得的是通识技能,在工作岗位上逐渐习得职业技能,如果不多次换岗位/行业的话,工作技能就是相对比较固定的呀。
其次,我们聚焦“细分”这俩字,这俩字是想讽刺大厂人是螺丝钉,岗位职责范围过窄吗?
但大家细想,这是大厂的问题还是社会分工细化的问题?
农耕时代,我们的祖先可以一个人完成农作物种植到收割运输加工烹饪的全流程,但现代社会的我们呢?农民生产-机器收割-中间商采购运输-中间商加工-中间商烹饪-外卖小哥运输-消费者吃,是不是每个人都是螺丝钉和标准件了?
最后,我们聚焦迁移技能,我们简单将其定义为将行业A中的技能迁移到行业B去解决行业B的问题。
在我看来,迁移能力背后是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大厂的招聘标准上,我不认为大厂人的学习能力或者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低于平均值的。
总结下,今天的互联网大厂不过就是一个庞大的企业,他有着细化的分工,和其他无论是外企、国企中的大型企业一样。
不需要被美化也不需要特意嘲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