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泰证券发布研报,认为当前中国企业和家庭部门的资产负债表情况导致需求不足,需要时间来扭转。财政将扮演“标本兼治”的角色,在短期内通过调整预算、增发国债等措施来刺激需求,同时,也需要关注地方政府、企业和居民部门的资产负债表修复,以解决需求不足的根本问题。未来将会观察增量财政工具规模、化债、国有大行补充资本金等政策的具体部署,以及这些政策对经济和预期的实际效果。
🎯 **短期刺激需求:** 中泰证券分析,2024年公共财政实际收入可能比预算收入少1.5万亿,为完成全年预算目标,除了使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政府债务结存限额等存量工具外,年内依然有可能调整预算和增发国债。未来赤字率突破3%可能是常态。
📈 **长期修复资产负债表:** 应对需求不足,除了中央直接加杠杆外,还需要缓解地方政府、企业和居民部门的收缩性支出行为。中泰证券认为,未来需要关注地方政府、企业和居民部门的资产负债表修复,以解决需求不足的根本问题。
🔍 **关注政策效果:** 未来需要观察增量财政工具规模、化债、国有大行补充资本金等政策的具体部署,以及这些政策对经济和预期的实际效果。在出口面临贸易摩擦风险、企业和居民预期偏弱的情况下,各类政策对经济和预期的影响如何,将是决定2025年各类财政工具规模的重要参考因素。
中泰证券:应对需求不足,财政治标更治本。
中泰证券发布研报表示,考虑到当前中国企业和家庭部门的资产负债表情况,扭转需求不足需要时间。从本次新闻发布会看,财政将扮演“标本兼治”的角色。治标方面,测算显示,2024年公共财政实际收入可能比预算收入少1.5万亿,为完成全年预算目标,除了使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政府债务结存限额等存量工具外,年内依然有可能调整预算和增发国债。更长时间维度看,财政部领导指出,正在研究中的其他政策工具,包括中央财政还有较大的举债空间和赤字提升,中泰证券认为未来赤字率突破3%可能是常态。
治本方面,聚焦于地方政府、企业和居民部门的资产负债表修复。应对需求不足,除了中央直接加杠杆外,还需要缓解地方政府、企业和居民部门的收缩性支出行为。未来需要观察的,一是下一次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将于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预计将公布增量财政工具规模,对化债、国有大行补充资本金等也将有更多细化部署。二是包括财政在内的一揽子增量政策实际效果。在出口面临贸易摩擦风险、企业和居民预期偏弱的情况下,各类政策对经济和预期的影响如何,将是决定2025年各类财政工具规模的重要参考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