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财经头条 2024年10月12日
发起式基金1户认购再现,近期常见基金公司自掏腰包,往往成长艰难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近期,基金市场持续低迷,投资者认购热情下降,导致部分发起式基金发行遇冷,甚至出现仅有1户认购的现象。财联社记者发现,今年以来已有28只产品认购户数低于10,其中多为基金公司自掏腰包成立的发起式产品。市场普遍认为,基金公司这样做是为了及时布局,通过后续的精耕细作,在业绩向好时把产品规模做大。然而,现实情况是,不少发起式基金规模增长缓慢,甚至出现规模下降的情况。虽然也有部分发起式基金取得了成功,但总体而言,发起式基金“长不大”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

🤔 **认购遇冷,发起式基金“自掏腰包”**: 近期,基金市场持续低迷,投资者认购热情下降,导致部分发起式基金发行遇冷,甚至出现仅有1户认购的现象。财联社记者发现,今年以来已有28只产品认购户数低于10,其中多为基金公司自掏腰包成立的发起式产品。

🚀 **“种子”能否长大?**: 市场普遍认为,基金公司发行发起式基金,并自掏腰包买入,是为了及时布局,通过后续的精耕细作,在业绩向好时把产品规模做大。然而,现实情况是,不少发起式基金规模增长缓慢,甚至出现规模下降的情况。

📈 **成功案例与普遍现状**: 虽然也有部分发起式基金取得了成功,如广发天天红、中欧时代先锋、广发高端制造等,但总体而言,发起式基金“长不大”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据财联社记者统计,成立以来至今规模下降的发起式基金共有621只,占比约为34.55%。

📊 **规模增长缓慢**: 部分发起式基金虽然成立以来至今规模呈上升之势,但上涨较为缓慢,155只基金规模增加在1000万元以下,也不乏多只基金成立七八年规模仅增加了几百万元。

💰 **“长不大”的原因**: 发起式基金“长不大”的原因可能与市场环境、产品设计、基金经理能力等因素有关。在市场低迷的情况下,投资者对新基金的风险偏好降低,导致认购意愿下降。此外,部分发起式基金的产品设计可能存在缺陷,无法吸引投资者。

💡 **未来展望**: 发起式基金的发展前景仍需观察。随着市场环境的改善,投资者对新基金的接受度可能会提高,但基金公司需要不断提升产品设计和管理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财联社10月12日讯(记者 吴雨其)基金还是卖不动吗?

此前若一只基金只有一位投资者参与认购,这无疑是基金发行中的一个罕见现象。然而,近期这种现象却变得屡见不鲜,甚至逐渐成为了一种常态。财联社记者发现,进入10月,成立公告显示,已有两只发起式基金仅有1户有效认购户,且基本均是基金公司自掏腰包成立发起式产品。

不仅如此,认购户数小于10的也不在少数,今年以来共有28只产品出现该现象,除去基金管理人的自购,去购买新产品的投资者也寥寥无几。从历史数据上看,发起式基金认购不积极并非近期独有。Wind数据显示,2023年,全市场有25只认购户数为1户的基金。自2023年以来,一连串有效认购户数仅有个位数的新基金成为行业关注的热点。

部分基金市场人士指出这是在基金不好卖时,公司选择自掏腰包发行新产品,一方面能够谋求尽快入场布局,通过后续持营把产品规模扩大,另一方面,很多发起式基金发行带有整个产品线的长远考虑,未来市场有起色,才能更好抓住风口。

不过,财联社记者统计发现,这是基金公司的美好初衷,现实中更多的还是“长不大”的发起式基金。

再有发起式基金仅1户认购

10月11日,华安基金旗下产品华安中证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指数发布基金合同生效公告,当中显示,该基金的募集有效认购户数仅为1户,且为基金管理人运用固有资金认购,金额为1000万元。换句话来说,这只新产品只有基金公司自掏腰包购入。

无独有偶,10月10日,国泰基金旗下也有一只产品发生了这一现象,国泰中证港股通高股息投资联接发布公告显示,该基金有效认购户数为1户,基金管理人自购金额为1000万元,A、C份额分别为900万元、100万元。

拉长时间线来看,今年以来认购户数为个位数的产品不在少数,Wind数据显示,以基金成立日为口径计算,年内新产品认购为1户的共有11只,多为发起式基金且为基金公司自掏腰包成立。当中更有多只产品募集期限长达几十天,如银华富兴央企6个月封闭,认购天数为11天,兴银创盈一年定开认购天数为91天。

此外,还有部分产品认购户数低于10,如东方锦合一年定开、人保泰睿积极配置三个月持有,认购户数仅为2户,募集也分别用了74天、31天。除此之外,年内共有28只基金认购户数低于10。

值得注意的是,当中部分发起式基金虽然认购户数大于1,但从公告中也能发现,除了基金公司自购,其余投资者也是基金公司内部从业人员。例如上月底刚成立的泉果消费机遇,该基金一共被7户投资者认购,募集期间基金管理人运用固有资金认购该基金占总份额比例的24.03%,剩余75.97%则被基金管理人的从业人员认购,基本上也是被内部消化了。

过去,发起式产品通常是机构先发起,随后吸引投资者的参与。但近年来,这类产品的发行似乎变成了基金公司自己的独角戏。

先播种下的种子真的能长大吗?

市场普遍说法认为,基金公司发行发起式基金,并自掏腰包买入,一方面是谋求能及时布局,通过后续的精耕细作,在业绩向好做持营,把产品规模做大。另一方面,很多发起式基金的发行带有整个产品线的长远考虑,在市场不好的时候,可以先把种子播下去,未来市场起来了,有这样的产品储备才有可能抓住风口。

但种子播下了,真的能长大吗?

据财联社记者统计,全市场共有2089只具可比数据的发起式基金,还有92只产品规模在1000万元以下,规模低于1亿元的还有901只。

若剔除今年成立的发起式基金,此前成立的发起式基金共有1806只(A/C份额合并计算),也仍有77只产品规模低于1000万元,按规模增长来看,不少发起式基金不但没有长大反而规模下降,其中规模下降最多的是工银丰淳,该基金于2017年2月成立,彼时成立规模为909.55亿元,目前最新规模为75.64亿元;再如前海联合泓元纯债,也于2017年成立,成立规模为100.10亿元,目前仅剩102.94万元,规模快速下滑。近几年成立的天弘新活力,成立时合计规模为60.69亿元,目前也只剩8023.88万元。

据统计,成立以来至今规模下降的发起式基金共有621只,占比约为34.55%。

部分发起式基金虽然成立以来至今规模呈上升之势,但上涨较为缓慢,155只基金规模增加在1000万元以下,也不乏多只基金成立七八年规模仅增加了几百万元。如金信转型创新成长,该基金于2016年成立,成立时规模为1.80亿元,当前规模为1.89亿元。

当然,也有部分发起式基金是成功的。如广发天天红,该基金于2013年成立,发行时规模仅为5020.11万元,当前最新规模已涨至1744.01亿元,主动权益类的发起式基金中,由知名基金经理周蔚文管理中欧时代先锋,该基金于2015年成立,当时成立规模为2085.56万元,现在规模为123.49万元,曾经的发起式基金已成百亿基金。

同样由知名基金经理管理郑澄然管理的广发高端制造,发行总规模为3445.89万元,目前最新规模已达到62.30亿元。据财联社记者统计,成立以来至今增长超过10亿元以上的发起式基金共有357只,占比不到两成。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发起式基金 基金发行 市场环境 规模增长 基金公司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