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嗅 2024年10月12日
第一批“流水线公主”旅拍,已倒闭?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曾经火爆的旅拍行业如今却遭遇了“寒冬”。从朋友圈的“王子公主”消失,到旅拍店纷纷转让或闭店,旅拍热潮似乎已褪去。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旅拍行业竞争过于激烈,价格战导致利润空间压缩,化妆师和摄影师的收入大幅降低,难以维持运营。另一方面,去年报复性旅游带来的大量投机者涌入,旅拍质量参差不齐,缺乏专业性和创意,难以满足游客需求。此外,旅拍本身也存在影响旅行体验的问题,为了拍出“网红照”而牺牲旅行时间和精力,性价比不高。旅拍行业的衰退,也反映了人们对审美主体性的回归,对千篇一律的“网红风”审美产生了审美疲劳。

🤔 **竞争激烈,价格战导致利润空间压缩:** 由于旅拍市场疯狂内卷,价格战成为普遍现象,价格从去年的399/499暴跌至199,甚至还有99拍一送一。低价竞争导致利润空间压缩,化妆师和摄影师的收入大幅降低,仅能获得30~40元和20~50元的提成,难以维持生计。

🤔 **质量参差不齐,缺乏专业性和创意:** 去年报复性旅游吸引了大量投机者涌入旅拍行业,缺乏专业技能和经验的摄影师和化妆师充斥市场,导致旅拍质量参差不齐。很多旅拍店甚至连服装都与当地不匹配,缺乏文化内涵和特色,难以吸引游客。

🤔 **影响旅行体验,性价比不高:** 旅拍本身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从服装选择到化妆拍摄再到出片,一套流程下来至少需要半天时间,而且需要在景区排队等待,影响了旅行的自由度和效率。为了拍出几张照片而牺牲旅行体验,性价比不高,越来越多的游客开始选择更自由的旅行方式。

🤔 **审美主体性回归,对千篇一律的“网红风”审美产生审美疲劳:** 旅拍行业流行的“网红风”审美,过度追求统一标准,导致照片千篇一律,缺乏个性和创意,难以满足游客的审美需求。人们开始追求更自然、更真实、更具有个人特色的旅行体验,不再盲目追随“网红风”。

以前去旅游,三步一“公主”,两步一“带刀侍卫”。

然而今年国庆,他们好像齐刷刷地消失在了朋友圈。

第一批靠爆改素人和精修拍照火起来的旅拍店铺,纷纷宣布转让或闭店。

今年旅拍的风怎么吹不动了?

旅拍店,大规模倒闭?

敦煌的“飞天少女”、延吉的“朝鲜族公主”、西双版纳的“傣族阿妹”、泉州的“簪花姑娘”……

这些旅拍曾经是许多人旅行中必打卡的一个项目。

然而今年,不仅朋友圈的“王子公主”少了,就连旅拍店也传出一股“寒意”。

在社交媒体上,旅拍行业掀起了“转让潮”。

从延吉到西安,从重庆到大理,有时一天甚至有几十家店铺转让。

拿大理来说,古城里转一圈,不仅很少有新开的旅拍店,此前红火过的也都大门紧闭。

假人模特东倒西歪,套在模特身上的白族和彝族的服饰也消失了,只留下一片狼藉。

西双版纳也是如此。

在旅拍测评博主的视频里,很多旅拍店都改换门脸,变成了特产店、水果店、服装店。

社交媒体上,还有不少人分享了旅拍店停业倒闭的经历。

有游客在旅拍店拍了照,还没拿到精修图,再搜索时,发现平台已经显示歇业。

还有的人按循着朋友推荐摸索到旅拍馆,结果门店都关了两个多月了,“门把手上都是灰”。

据统计,2023年我国旅拍需求量为2260万人次,市场规模为395.3亿元,旅拍视频需求量相比去年增长30.8%

但今年,旅拍视频需求量只增长了17.6%。

资料来源:共研产业咨询(共研网)

这个曾经流淌着蜜的赛道,如今怎么卷不动了?

旅拍店怎么卷不动了?

一方面是因为旅拍竞争太激烈了。

拿延吉来说,一年时间里,旅拍店从三家开到了三百多家。

极致的内卷,带来的就是极致的低价。

去年的价格还是399/499,今年直接暴跌至199,甚至还有99拍一送一。

由于市场疯狂内卷,旅拍门店首先要确保的是有客源,这个时候引流的销售就成为整个旅拍链条上最重要的一环。

一名旅拍销售往往会分走一个订单总销售额60%-85%的金额。

这也就意味着,分给化妆师和摄影师的钱就非常少。

一名化妆师从一位顾客身上的提成只有30~40元,而摄影师的提成只有20~50元。

而且化妆师有时还会兼任服装师,摄影师要兼任选片师或修片师。

考虑到时间成本,这点收入基本约等于“白干”。

没了化妆师和摄影师,旅拍店自然干不下去。

另一方面,去年报复性旅游让很多投机者蜂拥而入。

人人都能成为摄影师,化妆师,技术好坏和有没有经验,是最不重要的事。

上个月还在卖西瓜的摊主,下个月就举起相机,加入旅拍大军。

还有的压根连员工都没有,老板拉到单子就去隔壁“划拉”一个化妆师、一个摄影师,班子就算凑齐了。

很多旅拍店甚至连服装都与当地不匹配。

作为旅拍界的黄埔军校,丽江旅拍店的老板会在全国抢生意。

浙江西塘古镇的100多家旅拍店,其中大部分经营者是从丽江迁移而来,他们直接复制丽江的旅拍模式,导致店里的很多服饰是云南少数民族服饰,违和感极强。

而且旅拍本身也非常影响个人的旅行体验。

从服装选择,到上妆、拍摄,再到出片,一套流程下来少说也有半天,还是在景区不排队的情况下。

有博主就分享过自己在西双版纳的旅拍体验。

由于游客太多,机位有限,所有人只能在一米左右的空间中摆出姿势,避免在其他人的镜头里入画,而当天西双版纳的室外温度是37℃。

“3个小时只拍了3个景点,周围都是和自己一样妆容的女孩,感觉自己像在《西游记》里的盘丝洞。”

经济下行,每个人都在讲究性价比,虽然旅拍的单价不高,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也很宝贵。

为了那一两张照片,牺牲自己一天的旅行体验,怎么看都不是划算的买卖。

拿回审美话语权?

其实,旅拍的倒闭,背后反映的未尝不是审美主体性的回归。

社交网络时代发展之迅猛,某种审美风格一旦有了出圈的苗头,能在最快时间内引起全网跟风。

赵丽颖一张图带火了泉州簪花之后,簪花写真立刻成为景区写真馆标配。

“在古镇里走一走,女孩头上都顶着一圈花,一眼望过去都分不清哪是游客,哪是花坛。”

旅拍的天,一半是非遗,一半是新中式。

山西的风,不仅吹起千万件战国袍,也吹到了底蕴深厚的各个地方……

从东北到北京,南下到江浙、两广,只要有庭院深深,就能看到清汉女的影子。

闺蜜二人,还能拍出“留洋大小姐和清汉女”的天才女友感。

就连文案都给你匹配好了。

妆容也是如此的相似。

旅拍摄影师大部分都是从婚纱摄影行业转行的人,行业的深刻影响让旅拍也像婚纱照一样,主打一个超高修饰度。

鼻子太长,腮红截断;眼睛太小,卧蚕放大;五官留白多,贴纸装饰。

再加上相对固定的拍摄地点和动作引导,让人像是误入了游戏世界。

路过的人都是NPC,低头一看自己也是NPC。

当初选择旅拍就是看中其“特色”,但现在的旅拍就像义乌小商品,全国各地都差不多。

互联网营销的主流审美几乎困住了大众的容貌偏好,强行灌输给年轻人一套标准的审美体系。

小眼睛是不美的、单眼皮是不美的、没有卧蚕是不美的、面皮不光滑是不美的……

不同身材、不同长相、不同风格的人全都趋向同一种审美。

这种不禁思考的全盘复制,背后是愈演愈烈的审美焦虑。

一边是把自己固定在流行审美标准线上,成为“在逃公主”的景区游客。

一边是在同款、平替、教程里追赶着,但没有去成景区的普通少女。

处在他人的凝视之中,自然很容易被“流行审美”捆绑。

但网红风毕竟是网红风,高度趋同必然带来审美疲劳,所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跳出审美模板。

毕竟大家是来旅游的,不是为了拍一组各大景区都雷同的照片的。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旅拍 网红风 审美疲劳 旅行体验 行业竞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