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kr 2024年10月09日
行情来了,买基金,还是自己炒?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本文通过对比主动型公募基金和指数基金的长期收益率,分析了A股市场中基金经理的超额收益来源,并探讨了主动型基金在不同市场环境下的投资策略。文章指出,主动型基金的超额收益主要来源于散户的亏损,在牛市中,基金经理更容易跑赢指数,而在熊市中,则很难获得超额收益。文章还分析了基民在投资基金过程中常见的错误,并建议投资者根据市场环境选择合适的投资策略,例如,在看好行情时买主动型基金,在看坏行情时不买或定投指数基金,在非常看好行情时买指数基金,在无法判断的情况下,买美股指数。

🤔 **主动型公募基金在A股市场中表现出色,超过半数的基金在过去17年中跑赢了沪深300指数,连续三年平均收益超过基准的年份更达到82%。** 这是因为主动型基金经理能够利用其专业知识和资源,在市场中获取超额收益。然而,这种超额收益主要来自于散户的亏损。

📈 **在牛市中,散户的换手率较高,更容易被基金经理“割韭菜”,导致主动型基金更容易跑赢指数。** 然而,在熊市中,散户的换手率降低,基金经理的超额收益来源减少,因此主动型基金很难跑赢指数。

😔 **基民在投资基金过程中,常见的错误包括过度关注基金经理过去几年的收益率,以及在牛市过了一半后入场,在刚刚开始下跌没多久加钱,在熊市底部丧失信心赎回。** 这些错误行为导致基民在基金赚钱时没有赚到钱,在基金亏钱时却损失惨重。

💡 **对于大部分非职业投资者来说,为了资产的保值增值,最好的投资策略是“大类资产全球配置”。** 具体来说,可以根据市场环境选择合适的投资策略:看好行情买主动型基金,看坏行情不买或定投指数基金,非常看好行情买指数基金,无法判断的情况下,买美股指数。

💰 **主动型基金的超额收益主要来自于散户的亏损,因此,在选择投资策略时,投资者需要根据市场环境和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做出理性的判断。** 同时,也要注意规避常见的投资错误,避免在投资过程中遭受不必要的损失。

📊 **A股市场波动性大,投资者需要谨慎选择投资策略,并做好风险控制。**

🤔 **A股的生态环境需要改善,基金经理需要更加透明和负责任,投资者也需要提高自身的投资水平,才能在市场中获得更好的收益。**

01 这一轮行情要自己炒?

国庆期间,股市又重回热门话题,券商开户也是加班加点忙到飞起。相比之下,同样火爆的2020-21年的牛市,开户热情远不及现在,主要是那一轮牛市,普通人主要通过公募基金进场,而20、21年是白马牛市,公募基金的收益超过指数,更适合不懂投资的普通人,省心省力。

那这一次为啥大家又放弃基金、重新选择自己开户买股票呢?我觉得主要是因为这两年基金业绩不佳,加上今年以来,媒体对公募基金经理的口诛笔伐,给人的印象太深了,大家觉得基金也就那样,自己开个户也能炒,还能省掉一笔管理费。

那么,到底是自己炒股靠谱,还是通过基金更好呢?

直接比较的数据不好找,不如以指数为比较中介,看主动型管理基金近十几年的业绩统计,看一看他们能不能跑赢指数基金?而散户又能不能跑盈指数?

02 主动型公募基金是如何跑赢指数的?

下面这张图就可以看出,主动型公募基金的收益率并不比指数差。

2007-2023年的17年,下图的灰色柱为主动型基金跑赢基准的比例,基准是沪深300收益率,半数以上跑赢的年份(即灰色柱超过50%)的有9年胜率为53%。

更牛的是,如果看连续投资三年的平均收益,半数以上超过基准收益的有14年,胜率高达82%。原因在于,只要是超过基准的年份,都是大比例超越,而一般不及基准时,都是小幅不及。

我之前有一篇分析国内基金的文章,后面有评论说,国内的基金主要是享受体制红利,不及外资的水平,那我们就来看一看,国外的主动管理型基金能不能跑赢指数。

下图为美股市场1987-2020年这24年的主动型基金收益,基准是标普500收益率,灰色柱代表当年跑赢基准的比例,超过50%以上的年份只有7年,年胜率只有29%;

如果看连续三年平均收益超过基准的年份,更是只有5年,原因跟国内刚好相反,超过基准的年份,只有50~70%的基金跑赢,而那些不及指数的年份,很多只有20%以下跑赢。

——所以巴菲特敢跟别的基金经理打赌说他们跑不过标普500ETF。

很明显,中国主动型基金的超额收益能力远超过美国,那是不是说A股基金经理的水平比美股更强呢?

更可能的原因在于基金经理的超额收益来源于A股散户的亏损。

下图选自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的一篇名为《Wealth Redistribution in the Chinese Stock Market: the Role of Bubbles and Crashes》的论文,按照证券账户的持仓市值和现金分成四个等级,图中WG1为低于50万的散户,占比85%,WG2和WG3为中户,WG4为持仓市值1000万以上的大户,户数占比0.5%。

牛市开始的时候,随着指数上涨散户先减仓后加仓,大户一路加仓,到了指数暴跌时,大户果然减仓,虽然回撤了大部分浮盈,但到了2016年1月,最终盈利2540亿,而散户在暴跌中一路加仓硬扛,最终承担了2500亿亏损,而同期指数上涨了77%。

无论是牛市还是熊市,都是没有技术、没有消息的散户将资金向大户转移,这个大户,当然也包括公募基金。

很明显,绝大部分散户跑不盈指数,其中的差额被包括公募基金在内的大资金赚走了。

而美股的散户占比非常少,大部分美国散户都是因为纯粹的爱好或社交谈资,拿很少的一笔钱长期持有自己非常认同的公司,很难给大资金贡献超额收益,美国的主动型基金自然很难获得超额收益。

那么,我想一定有人不认同,为什么基金这几年亏损累累,而且以前基金赚钱的时候,基民也没有赚到钱呢?

03 基民是如何亏钱的?

为什么基金赚钱,基民小亏,基金亏钱,基民大亏,我总结为两个原因:

原因一、基民比较在意基金经理过去几年的收益率,但从历史统计看,连续三年跑盈基准的主动型基金,最高的2021年也不超过50%,最低的年份只有10%。

这个现象的原因在于,A股的风格化和板块化非常明显,而且两三年一变,基金经理一般也有自己鲜明的风格和板块偏好,连续跑盈基准,往往是因为自己的偏好和大盘的偏好相比吻合,但风格一变,馅饼变陷阱,刚好迎接高位申购的基民。

也就是说,如果你倾向于申购连续多年跑赢的基金经理,又无法分析其超额收益的来源,那等你入手后,有更大的概率跑输。

原因二、在牛市过了一半后入场,在刚刚开始下跌没多久加钱,在熊市底部丧失信心赎回。

特别是第二个原因,大部分主动型基金都是最赚钱的时候,规模最高,等于大部分基民都刚好在山顶进电梯,持有在电梯向下的时候。

当然,这两个原因是人的天性,全世界的个人投资者都是如此,只不过,A股的波动性超越海外股市,A股基民的持有时间也更短,这种“基金赚钱、基民亏钱”的效应也更明显。

A股的生态太差,基金经理实际上是A股的“背锅侠”。

04 疯牛买什么?

不过,主动型基金毕竟只有53%的胜率,并非什么时候都适合买,还可以再进一步分析,什么时候容易跑赢。

这17年中,沪深300收益为正的有8年,其中5年跑赢基准的基金过半,而且跑赢的比例为74%、95%、65%、90%、96%,几乎是大部分跑赢。

如果行情比较好,主动型基金跑赢的概率上升到62.5%,前面说,基金的超额收益基本来源于散户,牛市散户比较多,韭菜比较好割。

再看,沪深300收益为负的有9年,只有4年跑赢基准的基金过半,而且,跑赢基准数量占比低于30%的4年中,有三个都是熊市。

很明显,如果是熊市,主动型基金也很难跑盈指数,主要原因在于,熊市中,散户的换手也大大降低,特别是没经验更好割的“新韭菜”数量大大下降,一旦无韭菜可割时,主动型基金也很难做出超额收益。

但如果是大牛市,主动型基金也不一定占优。

再细看数据,近十几年,指数上涨50%以上的疯牛市,有2007、2009和2014三年,其中2009和2014年只有超过49%和22%以上的主动型基金跑盈基准,而2007年虽然有74%跑盈,但当年是股权分置改革,遇到一个10送3就是净值大涨,也是胜之不武。所以总体上,大牛疯牛时,主动型基金也大概率跑不盈指数。

美国也有这样的特点,当指数上涨超过30%,基本上跑盈基准的主动型基金几乎都低于20%。

所以买主动还是买指数,结论就是:

1、上涨行情买主动

2、下跌行情买指数

3、疯牛大牛还是买指数

4、买什么都不如买美股指数

可能有人会说,都知道是熊市,那还买什么指数?

是的,由于A股的波动过于剧烈,我们并不知道现在是熊市还是牛市,所以上面的经验应该改成:

1、看好行情买主动

2、看坏行情不买或定投指数

3、非常看好还是买指数

4、无法判断的情况下,买美股指数

对于大部分非职业投资者来说,只是为了资产的保值增值,不想承受太大的波动,那最重要的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大类资产全球配置”。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lig0624”(ID:tongyipaocha),作者:思想钢印,36氪经授权发布。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主动型基金 指数基金 A股市场 散户 基金经理 投资策略 风险控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