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9月11日港股确立阶段性底部以来,市场逐渐积蓄做多力量并期待新一轮反攻,9月24日央行宣布超预期金融支持举措进一步打开市场乐观预期,港股呈加速上涨势头。虽然10月3日市场反弹动能有所放缓,但此前6个交易日内,恒生指数累计上涨23%,恒生科技指数涨幅扩大至39.4%并突破2023年初防疫政策优化后的高点,一扫近年来指数计入的中国市场担忧情绪。国别比较视角下,截至9月23日,恒生指数年内累计收益仅录得7%,而到了10月2日,年内表现大幅提升至31.7%,较标普500、印度SENSEX30等海外指数具有10%以上的超额收益,实现历史级大反攻。 外资仍在加速回流中国市场。多只在美国上市的中概ETF也成为近期海外投资者的关注焦点,以iShares中国大盘股ETF(FXI)为例,9月28日至10月4日该资管产品见证了史上最大单周24亿美元净流入,使总管理规模跃升至78亿美元,为2015年以来最高水平,外资对于中国权益资产的看多动力热情不减。此外,彭博社援引高盛经纪部门数据,在本轮大幅上涨之前,全球对冲基金只有约6%的仓位进行中国权益资产配置,而他们在近期纷纷涌入中国市场并将仓位提升至9%以上,环比提升超3pct。共同基金也具有更大的购买空间,8月底全球基金对中国股票的配置比例为5.1%,处于历史1%分位,而近期中国市场的亮眼表现使得部分国际投资者正削减亚洲其他市场的多头仓位(日本相对明显)来加仓AH股,全球配置资金的“再平衡”操作仍在进行当中。 港股空头力量快速走弱是市场短期走高的重要原因。港股卖空成交占比从8月末25%左右水平回落至10月初的20.3%,较6月的17.9%低点仍有约2pct空间,但已经处于近三年的相对低位,同样地港股看跌看涨期权成交量比率也在同期从4.2骤降至2.6,整体反映港股空头力量正被逐渐出清。历史上看,港股走出强势行情(如2022.10-2023.02、2024.04-2024.05)通常需要交易层面的因素与之配合,其中做空资金的撤离起到了不可忽视的助推作用,当市场不断上涨时,浮亏压力迫使空方被动平仓,进一步带动市场走高。 行业视角下,空头回补越大的板块具有更高的涨幅。以9月24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作为“赛点2.0”冲锋号,观察截至10月2日港股涨幅最为迅速这一阶段内,各行业空头回补与对应涨幅的相关性,可以发现大部分行业遵循着做空成交占比回落幅度越显著、板块涨幅越大的规律,典型的如医疗保健、工业、原材料等;电讯板块的做空力量下降较少,原因是其此前卖空成交额占比仅为2.7%,而其他板块均为10%以上,因此压缩空间相对有限;公用事业上涨弹性不足在于行业beta相对偏低;对比之下,资讯科技、必选消费、地产建筑与可选消费等板块在相同的做空成交回落幅度下录得了更高的涨幅,主要是受政策扭转预期所带动,是本次反攻行情最为相关的主题板块,而且不排除主动多头持续净买入的可能性。 相对偏弱的经济数据或为市场提供政策看跌期权保护,对风险偏好起到支持作用。近期各重要会议定调积极,而促成这样的快速转变有可能是部分经济数据触及到了稳就业的底线,一是8月工业企业已实现利润总额同比回落17.8%,较7月下滑21.9个百分点,累计同比增速也环比下滑3.1pct至0.5%,企业盈利端的压力有所增加;二是7月中旬开始外资连续两次下修2024年中国实际GDP增长预期,从5%降至4.8%,9月末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也超市场预期的表示要“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反映到权益市场,目前可能处于“坏消息也是好消息”的定价状态,即如果后续经济数据维持偏弱走势,则可能倒逼更大的政策刺激,市场在经济预期修复的背景下再次脉冲。 投资策略上,9月以来的AH行情展示出市场对内需政策预期的高度敏感性,9月24日政策加力后风偏打开,市场有望在空头回补以及风险偏好回升的背景下延续反攻,短期留意交易过热引发的高位拉锯。行业配置上,把握消费和信创阶段大波动,重视恒生互联网等高弹性板块机会。 风险提示:海外流动性快速收紧;美国经济硬着陆风险;国际局势复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