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动车挤占充电桩遭吐槽,充电难题怎么解?
据澎湃新闻。有纯电车主发视频吐槽称,混动车有油箱,本没有续航焦虑,还跟纯电车抢充电位置,一些混动车充电功率最高只有20kW,纯电续航充满最多也就200多公里,100公里要充1个小时。由此,一些纯电车主质疑这些混动车不合情,“快充都被你们充成慢充了”。
这种情形的出现,其实不难预料,只是资源紧缺时反向挤压出来的内耗。但是问题显然不能通过道德谴责来解决,扩大供给才是正道,尤其在旅游火爆的大背景下,做好高峰时段的特殊应对,已经成了国内新能源行业必须应对的课题。
客观来看,今年国庆长假期间,不少地方已经做了相当程度的准备。比如,上海首次在高速公路服务区应用智能移动充电机器人,保障新能源车出行;江苏全省220座高速服务区的850台充电桩全部完成“以旧换新”;山东提前完成济南、青岛、淄博、潍坊等13个市86座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站的改造升级工作,等等。
针对县城游、乡村游走热的现象,一些地方也推出了“充电桩进村”服务,缓解新能源汽车车主的自驾游焦虑。
当然,针对不同车型之间的冲突,也是个提醒——伴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资源难题可能会以种种形式呈现出来,车型之间围绕资源分配的矛盾就是一例。那么创新管理方法、用多重手段调节,也不妨被纳入治理思路。
针对这种新现象,不妨在一些高峰时段通过价格或技术杠杆进行调节。比如,采取按供需浮动的价值机制,引导拥有多元选择的混动车辆加汽油;或者也如一些车主建议,由于不少车辆引入了快充技术,那么可以尝试在特殊时段、特殊地点设置充电上限,比如只能充到80%的电量,从而提高快充电桩的流转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