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精神信仰及其对应的住持/牧师/布道者。
年轻人一听到不合心意的传统价值观,立刻就会有逆反心理,会跳脚反对。
比如,但凡面对催婚催生时家长说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就会反驳到:我是为自己而活/我的人生我做主/想抱孙子自己想办法,逼我没用/……
很多人估计会以为,有这些想法,都是自己独立思考来的: “我可真是个头脑清醒的机灵鬼”。
但是,我们之所以会接受这些新观念,其实还是受了周围人尤其是同龄人的影响,不管是在线上还是线下。
所以才会看到,在年轻人的脑子逐渐对传统文化祛魅之后,新自由主义和消费主义,就顺势接管了传统文化的地盘。
如果说养儿防老是一种社会规训,那“人活着就是为了丰富人生体验”就不是了吗?
你为什么会有这个想法,谁影响了你,你又为什么认同呢?
类似的消费主义的规训还有:
1. 女人就要对自己好一点,要学会投资自己,然后才会有人爱,所以赶紧买知识付费/买健身私教课/买大牌护肤化妆品/做医美去吧!
2. 你没有经过孩子的同意就把ta带到了世界上,所以你要认真负责,不能让ta吃苦,赶紧来买进口奶粉/进口安全坐椅/精致绘本/双语早教班吧!
3. 男人要彰显成功,怎么能不买一辆好车/一块好表呢?不然怎么在同学朋友面前抬得起头?
4. 人最宝贵的是个人的身心自由,为此生命和爱情都可以放弃,更别提俗气的工作和责任了,所以世界那么大,自由的你不想去看看吗?
你不觉得,这其实也是一种宗教吗?
虽然这个观点好几年前就在《人类简史》里提了出来,但真正自己体会到,还是很不一样的。
说新自由主义和消费主义也是一种宗教,在于它们跟宗教的3个相似点:
其一,都有拼命工作的布道者,无非一个是靠念经或是讲经,一个是不停发营销内容,说好听点叫推销一种生活方式;
其二,都有狂热信徒,一边把主当成解救人生的良药不断拉人入伙,一边如果有人攻击主就奋而反击,至少是要破口大骂的;无非一个是主,一个是所谓和人生追求罢了。
比如在一个发用工资买了奢侈品包包的帖子下,如果有传统价值观的人说:太贵了/不值得/浪费钱,评论区一定会有人反击到:又没花你的钱/人家乐意就行,酸什么啊/下头男。
有一种我不是在证明我的行为合理性,而是在保护我的信仰的崇高使命感。
其三,都有广大无意识的信众,稀里糊涂就跟着信了教,俗称被人卖了还在帮人数钱。
某种意义上,消费主义更加润物细无声。因为传统文化也好,宗教也好,他们总还是有些统一组织的集体仪式感的。
但消费主义虽然没有的统一组织的仪式,也是有一些“自发”的仪式和朝圣,比如那些排队打卡拍照活动。
最后,人总要有一套自洽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才能更好地生活。接受传统的也好,接受自由主义的也妇,都是一种人生的活法,都无可厚非。
只是,希望你能清楚地知道自己是接受了哪套价值观,也许如此可能会更清醒通透一些。